- 相關推薦
幼兒心理健康宣傳資料
每一個幼小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思想,那么做家長的要如何呵護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幼兒心理健康宣傳資料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細則:
1.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tài)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易發(fā)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fā)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有彈性。 其中前四條為心理健康的內容,后六條則為生物學方面的內容(生理、形態(tài))。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1、行為與生活方式(吸煙、酗酒);
2、環(huán)境因素(內環(huán)境--免疫力、營養(yǎng)狀況;理化環(huán)境—氣候、空氣、水源污染、住房、工作環(huán)境;生物環(huán)境—病毒、細菌、動物、植物;社會環(huán)境—家庭、社會、學校、工作場所);
3、生物因素(年齡、性別、遺傳);
4、預防性衛(wèi)生服務,包括醫(yī)療條件、預防接種、健康知識普及等。
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標準:
1、智力正常。
2、情緒良好。
3、人際和諧。
4、適應環(huán)境。
5、人格完整。
心理問題就如同“感冒”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的比例在20%左右。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礎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開,應將心理健康納入到總體健康的定義中去。心理障礙在我國疾病的發(fā)病率第一。
異常心理的判斷標準:
1、經驗標準;
一是個體的主觀體驗,即自我評價,
二是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被觀察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處于正;虍惓顟B(tài)的判斷。
2、統(tǒng)計學標準;統(tǒng)計學標準來源于對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測量,對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進行測量的結果常常呈常態(tài)分布,位居中間的大多數人屬于正常心理范圍,而遠離中間的兩端則被視為異常。
3、醫(yī)學標準;是從醫(yī)學角度出發(fā),用判斷軀體疾病的方法來判斷心理是否處于異常狀態(tài),具體而言就是依照是否存在癥狀和病因作為判斷心理是否異常的標準。
4、社會適應標準;這是以社會常模為標準來衡量。所謂社會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會準則的心理與行為。如果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表現與社會不相適應,就被認為有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存在。以上每種判斷標準,各有其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需要綜合分析利用。
異常心理的后果:影響工作學習生活、沖動傷人或自殺、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等)、引起或加重軀體疾病(冠心病、原發(fā)性高血壓、潰瘍病、神經性嘔吐、偏頭痛等)
全世界每年有100萬人自殺死亡,約10~20倍的人自殺未遂,即每40秒有一人自殺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殺未遂。自殺死亡者超過全球武裝沖突或交通事故死亡者。如果計算絕對數字,全世界1/4的自殺發(fā)生于印度和中國,中國占20%。抑郁癥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殺的念頭,15%-20%最終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所有自殺者中的60%是抑郁癥患者造成的。
【幼兒心理健康宣傳資料】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資料06-27
幼兒健康教育宣傳資料07-03
幼兒園愛耳日宣傳資料07-03
幼兒園法制宣傳資料07-03
心理健康相關資料06-28
與心理健康有關的資料06-28
心理健康知識資料07-11
心理健康內容資料06-28
環(huán)保知識宣傳資料07-04
2016愛牙日宣傳資料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