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人有文化嗎議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yōu)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人有文化嗎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前不久,與朋友的幾個朋友一起吃飯。那幾個朋友都是在本地來說小有成就的人,也就是所謂掘到了第一桶金的小老板們。席間,其中一位不知怎么突然提到中國人現(xiàn)在沒有文化的話題,這個讓我很是注意了一下。他說,自古道家,儒家文化發(fā)達,現(xiàn)今的人哪里還有什么文化,就更不談九十后的了,吃進去的全是垃圾快餐。一個成天與金錢打交道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來,最起碼有思考與探尋的成分在,這讓我很是欣賞。但看到他的同伴坐在椅子上左搖右晃的樣子,我亦不以為怪。畢竟是在這個到處都是機遇的時代里,偶爾抓住機會的一些人,連身下的椅子都坐不穩(wěn)的人,能夠走多遠,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如果沒有真正的思想和文化作底,這一些人未來的優(yōu)勝劣汰是可以預見到的。
如今的中國人沒有文化,這樣的話我從不同的人那里不同的渠道已聽說過好多次了。前年的春晚結束時,曾有國際友人批評中國人沒文化,只是一味的堆砌與張揚,缺乏自然生動與和諧。第二年同樣如此。整臺著裝是俗不可耐的花團錦簇,比賽似的把色彩和造型夸張到極致,還有頸間層層羅砌的鉆珠,一副窮人乍富似的得意與張揚。前不久的奧運開幕式上,張導算是把中華古文化精粹一古腦地來了個大雜燴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依然是隔靴搔癢。
那么中國人到底有文化嗎?如果有,為什么許多人都說沒有呢?如果沒有,那么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哪兒去了?
其實,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依然在古董架上放得好好的呢。只是,放的時間愈久,那文化顯得愈加厚重,一般人輕易開啟不了。就算開啟了也讀不懂其中真義。且不說四書五經(jīng)的繁縟難解,僅一部《易經(jīng)》,前人尚有多少迷惑并未研究透呢?资ト藙h詩定禮后,保存流傳下來的古文化篇篇俱是經(jīng)典,普通人窮其一生也難窺全豹。更不必說僅憑幾年模式教育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地讀來誤人了。
現(xiàn)今的寒窗十年,其實大都只能得一星皮毛。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化依然是深海中的航燈,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只要你愿意探索其間,那必然會是得如海邊巖石上駐立時可以望得見遠方海平面上噴薄欲出的一輪紅日的欣喜了。是的,文化是能夠讓人從心底里感到欣慰的。
文化的傳承,也即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命脈傳承。多少有識之士的默默無聞,艱辛努力,才遺留下如今浩瀚的中國文化。文化的精髓在于學問。曾問一些朋友,最大學問是什么?這樣一個并不復雜的問題,卻少有答得出的。當然,人都是漸漸成長的,擱在以前,我也答不了。所以深深覺得,有空多看看古籍經(jīng)典是不會錯的。衣食住行禮,在那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大家批評著八十后,九十后沒有文化,那么他們是從哪里來的呢?命脈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文化也如是。學問來自于血脈傳承。
舉個例子,有人說八十后出了一些有影響力的作家,其成功之處令前輩們都自嘆弗如。然而,是作家就有文化嗎?一時成功的作家就一定有學問嗎?
有些一輩子大字不識一個的人都很有學問,他種地耕田,碩果累累也好,顆粒無收也好,從不沾沾自喜,怨天尤人。而是很平常地說:這是命,我做好本份就好。有些學識淵博的人卻為了職稱工資吵得沸沸揚揚,這是有學問嗎?知識不等于學問,才華也不等于文化。學問的根本在于做人。你把人做好了,也就是有學問了,也就挨到文化的邊了。
【中國人有文化嗎議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人壽保險可靠嗎07-02
中國人壽保險是騙人的嗎07-02
有文化又高雅的字11-17
有文化內(nèi)涵的句子01-18
有文化的高級情話11-07
有文化的早安語錄11-03
有文化的高級情話10-21
做人,有文化的4個表現(xiàn)07-02
畢業(yè)有文化的文案(精選85句)04-25
有文化內(nèi)涵的句子3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