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編導應該知書識禮
編導應該知書識禮
《首輔張居正》觀后(五)
筆帖式
《首輔張居正》里尚書大人在管署辦公時間接待下屬,居然不戴紗帽(冠),實為失禮怪事!請看古人如何行事:
《溫公續(xù)詩話》:鮑當善為詩,景德二年進士及第,為河南府法曹。薛尚書映知府,當失其意,初甚怒之,當獻《孤雁詩》云:“天寒稻粱少,萬里孤難進。不惜充君庖,為帶邊城信!毖Υ筻蒂p,自是游宴無不預焉,不復以掾屬待之。時人謂之“鮑孤雁”。薛嘗暑月詣其廨舍,當方露頂,狼狽入,易服,把板而出,忘其幞頭。薛嚴重,左右莫敢言者。坐久之,月上,當顧見發(fā)影,大慚,以公服袖掩頭而走。
《北史》:(齊)武帝或時袒露,與近臣戲狎,每見(王)昕,即正冠而斂容焉。
《東周列國志》:忽一日侵晨,小吏頭須叩宮門求見。文公方解發(fā)而沐,聞之怒曰:“此人竊吾庫藏,致寡人行資缺乏,乞食曹、衛(wèi)。今日尚何見為?”閽人如命辭之。頭須曰:“主公得無方沐乎?”閽者驚曰:“汝何以知之?”頭須曰:“夫沐者,俯首曲躬,其心必覆;心覆則出言顛倒,宜我之求見而不得也。且主公能容勃,得免呂、之難;今獨不能容頭須耶?頭須此來,有安晉國之策。君必拒之,頭須從此逃矣。”閽人遽以其言告于文公,文公曰:“是吾過也!”亟索冠帶裝束,召頭須入見。
劇中尚書自言“他們曾來我府上……”,“府上”是對別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稱!度辶滞馐贰返谑兀骸棒斃舷壬 有個令愛,年方及笄,晚生在他府上,是知道的!崩蠚堄斡浝m(xù)集遺稿》第二回:“二位府上都是揚州嗎?” 如果稍稍虛心一點,肯到網頁一搜,讀過這段文字,還會犯如此低級錯誤嗎?
看到劇中斗蟋蟀背景所懸的“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這副上聯(lián),你會想到它的下聯(lián)“后來治蜀要深思”,因為那是摘取成都武侯祠楹聯(lián)一個分句。作者是清末署鹽茶道的白族文豪趙藩。如果明代人就寫出那副對聯(lián),趙藩怕要被卷入“抄襲”門了。趙樾村太冤了!
張夫人說“這是一路進京沿途關帝廟求來的簽”,“沿途關帝廟”有多少?胡自皋捧名妓說“與你排隊的人很多”(字幕如此)恐怕是把“為你排隊”的“為”錯看成“與”,語意不明,歸咎于誰?金觀察說的“委以我重任”,照語序慣例看,“以”與“重任”
劇中人念白出現(xiàn)錯讀字音,比如:“京察詔(平聲)令”“詔”,讀如照,不是“招”;“喪(去聲)事”“喪”讀如桑,不是“喪失”;“從(平聲)五品”《辭源》【從】2讀音 zòn ㄗㄨㄥ,官品有正從。如正一品至從九品!段簳偈现尽罚骸扒笆缆毚谓詿o從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別制也!敝劣谠t書所言“所耐(賴)……”(本意是“依賴”,,并非“忍耐、耐勞”之意)、官署所題“(勤)政”(誤認“殷勤”的異體字“”為“繁體正規(guī)”寫法致誤),官員所稱“太倉銀告謦(罄)”(誤以“謦咳”《文》也!队衿芬,代替“告罄” (本義:器中空)!
考其原因,能說與編導和下屬司事者認不得字任意施為無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