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 克千克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24 09:33:34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克千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克千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克千克教學設計

        克千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zhì)量的概念,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3.使學生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4.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質(zhì)量的意識。

          教具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彈簧秤,電子秤,天平一袋蘋果1 050克等。

          (學生用)六人一組:一個2分硬幣約1克、兩顆花生米1克、兩袋糖各500克、一袋鹽1千克、天平等。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過程:

          一、體驗輕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師,抱一抱同學,說說有什么感受?

          2.猜一猜 師出示一包鹽,一包糖,猜猜是糖重,鹽重,還是一樣重?(生猜)有什么好辦法?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稱,看包裝袋。出示包裝袋上的質(zhì)量。

          3.學生匯報課外調(diào)查的'質(zhì)量情況,師隨機板書。請小朋友觀察板書,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都有關克與千克的。生2:還有g、kg的。

          二、出示課題克與千克

          1.師說明g和kg分別是克與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

          2.請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與數(shù)學書的質(zhì)量,誰重?有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師出示課件各式各樣的秤說說在那里見過這些秤?要判斷文具盒與數(shù)學書的輕重,選哪種秤比較合適?

          3.出示天平。師簡介天平的構(gòu)造及使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

          二、動手操作,初步建立質(zhì)量觀念

          (一)感知1克的質(zhì)量

          1.設疑:你知道1克大約有多重嗎?

          (生:其實我們用的一個2分硬幣就大約重1克。)

          2.動手掂掂:說說自己有什么感覺?(學生動手掂量硬幣,感覺1克很輕。)

          3.合作找找:在各組的商品中,有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4.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

          (二)感受幾克、幾十克等重量。

          1.師:老師想稱一下物品。(把游標撥回到0)游標不夠用,等會兒我們用砝碼來稱。(出示雞蛋)雞蛋放在這邊,大家先猜猜看,雞蛋大約有多重?可以拿起來掂一掂。

          2.生猜:10克。師:這是一個10克的砝碼,放上去,怎樣?(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斷調(diào)試)50克。差不多了。我們可以說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

          3.其實,我們身邊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標出來。今天,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件物品,下面請大家輪流當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讓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誰猜得最準確。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zhì)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電子秤,誰知道電子秤的用法?

          (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得出:1000克=1千克

          2.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3.練一練1,第88頁 1、2 。

          三、全課總結(jié)

          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想說些什么?

          四、實驗操作,填寫報告單(以小組為單位,估計組內(nèi)的物品重量,再驗證,看誰估得準)

        克千克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的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質(zhì)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zhì)量單位,結(jié)合具體事物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對質(zhì)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也明白要想知道物體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觀察,必須用秤來稱一稱。這說明學生建立了初步的質(zhì)量觀念,但他們對質(zhì)量的單位還缺乏認識,特別是1克、1千克的質(zhì)量概念,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難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

          1.教學評價設計之一是課堂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掌握情況,盡量讓更多學生有發(fā)言機會。

          2.對學生課堂上的練習及時進行反饋。

          3.以作業(yè)的形式進行反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活動:

          1、拿出教師買的香蕉,組織學生猜一猜這些香蕉有多重,花了多少錢。

          2、老師告訴你們,每斤香蕉3元,老師一共花了12元,誰能算出這些香蕉有多重?組織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說的好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3、組織交流學生認識的各種秤,(同學們說的都對,那誰知道平常人們都用什么工具來稱物體的重量呢?)提示學生: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秤。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指出每個小組老師給準備的秤叫盤秤。

          學生活動:

          1、可能有不同的說法,充分發(fā)言。可能回答的是幾斤,因為實際生活當中人們通常都以“斤”做質(zhì)量單位。

          2、可能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例如:除法計算,還可以是加法計算。

          3、可能回答用“秤”。通過老師的提示回答出各種秤,如:電子秤、臺秤、桿秤、可能回答泵秤。

          觀看并認識盤秤。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學生創(chuàng)造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獲得學習的體驗。讓學生認識了解各種秤,增加生活常識。

          二、認識千克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觀察盤秤,說一說都有什么。對觀察仔細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2、先找?guī)酌麑W生用手掂一掂。再稱一稱。組織交流發(fā)現(xiàn)了什么,香蕉有多重?

          如果學生說出千克要給予表揚,說不出要直接教授。

          3、教授: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一個新的國際質(zhì)量單位“千克”,用字母表示為“kg”。香蕉的質(zhì)量是多少?隙▽W生的答案。板書千克(kg)。

          4、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表盤。交流。字母“”表示這個盤秤是以“千克”為質(zhì)量單位的。

          5、小組動手先掂一掂大袋的大米的質(zhì)量,在實際稱一稱。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活動:

          1、有一個托盤,下面有一個像鐘一樣的表盤,上面有數(shù)據(jù),有一個指針。

          有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上面有“g”或“kg”,細心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兩個盤秤的數(shù)據(jù)不一樣。

          2、觀察,發(fā)現(xiàn)指針的變化。(從0指到了2)學生的回答意見可能不一樣,例:是2斤,不對呀,老師剛才說是4斤呀?是3千克。

          3、傾聽,識記。準確讀取數(shù)據(jù)。(2千克)

          4、觀察結(jié)果:有數(shù)字從1到10。上面還有小格。有字母“kg”。

          5、掂一掂,稱一稱。

          準確讀取數(shù)據(jù)。

          設計意圖:為后面的操作做準備。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融合在一起,感受新知。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認識新知,經(jīng)歷知識的自主建構(gòu)過程。親身體驗1千克的'實際質(zhì)量。

          三、認識克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拿出一個梨,先掂一掂,說一說和大米比較誰重誰輕,再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盤秤上,稱一稱。觀察變化。

          再組織學生把梨放到標有“g”的盤秤上,觀察。

          2、一個梨有多重?答對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教授: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新的國際質(zhì)量單位“克”,字母表示為“g”。板書:克 g?次覀兊谋P秤,指針指向多少就是多少克。

          3、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先用手掂一掂再稱一稱一個雞蛋、一袋食鹽、兩小袋大米分別是多少克?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全班交流,充分交流。拿出硬幣掂一掂,他大概重為1克。

          5、組織學生交流,什么時候用克做單位,什么時候用千克做單位。

          學生活動:

          1、發(fā)現(xiàn)梨比較輕,大米比較重。指針變化很小。在標有“g”的盤秤上,指針變化明顯。這個盤秤的數(shù)據(jù)比較大,發(fā)現(xiàn)表盤上標有“g”和“kg”的不同。

          2、200克。傾聽,識記。觀察盤秤,正確讀出數(shù)據(jù),大概是“200克”。

          3、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準確讀出數(shù)據(jù),了解這些商品大概的質(zhì)量。

          4、交流鞏固知識,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5、稱比較重的物體用千克做單位。稱比較輕的物體,不到1千克的物體用克做單位。

          設計意圖:在認識千克的基礎上認識克,加深認識。體會小組合作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之間融洽的合作關系。

          四、千克和克的關系

          教師活動:

          1、剛才有同學稱出了一袋食鹽重500克,那兩袋食鹽呢?先算一算再稱一稱。把兩袋食鹽放到以“”為單位的盤秤上再稱一稱。

          2、兩個秤的數(shù)據(jù)不同,說明了什么?教師給予肯定,并加以表揚。板書:

          1000克=1千克 1000g=1kg

          學生活動:

          實際操作,先計算500+500=1000(克)(1000以內(nèi)加法還未學習但一部分學生會計算)再稱食鹽的質(zhì)量。(1000克)

          再稱發(fā)現(xiàn)是(1千克)。

          2、1000克等于1千克識記,掌握。

          設計意圖: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千克與克的關系,更有助于理解記憶。

          五、課堂鞏固練習。

          1、大屏幕顯示電子秤,教授認識電子秤。

          2、1000克=1千克

          20xx克=( )千克

          4千克=( )千克

          六: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板書設計

          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Kg g

        克千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活動,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并學會以此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zhì)量。

          3、了解克與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質(zhì)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體的輕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引趣,激思遷移

          師: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看,小動物們正在玩蹺蹺板呢!

          課件出示

          師: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

          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輕了,小松鼠怎么也把小老虎翹不動!

          師:那小烏龜和小刺猬呢?

          生:他們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

          師:其實不僅小動物們有輕有重,所有的物體都有輕有重,讓我們到超市看看吧

          課件出示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5個蘋果1千克

          生:玉米高鈣餅干110克

          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師:物體的重量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它叫做質(zhì)量,這里用到了哪些質(zhì)量單位

          生:克與千克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質(zhì)量單位嗎?

          生:兩,斤,公斤

          師:對,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用到斤、兩、公斤,為了便與國際交流,一般情況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質(zhì)量單位,克與千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們

          教師板書“克與千克”

          師:關于克與千克,你們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問題?

          師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整理學生的問題

          1:1克與1千克分別有多重?

          2、1克與1千克的關系?

          3、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克做單位,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千克作單位?

          4、稱物體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稱物體的重量?

          師:讓我們帶著問題出發(fā),去展開今天的學習。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小動物蹺蹺板的活動場景很容易抓住學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蹺蹺板怎么也翹不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因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輕,從而它們無法玩蹺蹺板的游戲,而小刺猬和小烏龜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戲,從而揭示不僅動物有輕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以超市的場景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使學生觀察到物體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水到渠成的揭示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克與千克。教師讓學生說說想要研究的問題,教師整理歸納,讓學生在課之始清楚明晰學習目標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那榫持屑と,在生活中找數(shù)學,使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

          二:親身實踐,體驗探究

          1、認識克

          (1)借助生活物品認識克及其作用

          教師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圖片

          師:要知道這些物品的重量,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看商品的標簽

          生:用手掂一掂

          請小組內(nèi)把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標簽,請生匯報,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覺?

          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覺很輕( 生匯報略)

          師小結(jié):對,它們很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師板書克 g)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克作單位的物體?

          生舉例

          (2)掂一掂,感知1克

          每兩個同學手中就放一個2分硬幣,請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細掂一掂,感覺一下1個2分硬幣有多重?同桌輪流掂一掂看;ハ嗾f說什么感覺?生:很輕

          師:噢,很輕,怎樣個輕法?

          生(像羽毛一樣,特別輕,幾乎沒感覺)

          師:告訴大家,這個2分硬幣的質(zhì)量就是1克。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的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板書:1克(1g)。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zhì)量概念

          記住1克有多重了嗎?你能根據(jù)這個2分硬幣的質(zhì)量,在學具中找一找,掂一掂,還有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也是1克重?然后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一下。

          生舉例:一張學具盒中的紙,一塊小海綿,2個圖釘?shù)?/p>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一枚2分硬幣重1克,你能從這個裝滿黃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黃豆嗎?

          師:你取出了幾粒黃豆,你怎么判斷它重1克?

          師:那到底多少粒黃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2分的硬幣做標準進行掂量,那怎么準確的知道幾粒黃豆就是1克呢?生:稱一稱

          師: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們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體的重量我們可以稱一稱,稱比較輕的物體我們常用天平。

          課件出示并播放聲音:這是一架天平,它有兩個托盤,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這是1克的砝碼,最重的砝碼有100克

          課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個刻度盤,當指針指著0的.時候,表示天平平衡,這時候所稱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碼一樣重。課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黃豆的過程。

          師:瞧,7顆黃豆的質(zhì)量是1克,下面請同學取出1克的黃豆掂一掂。

          師:很好,大家都已經(jīng)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教師請學生完成書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師: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嗎?

          生:10克應該有10枚2分硬幣那么重

          師:說得非常正確,你很善于思考,請每各小組把10枚2分硬幣合起來輪流掂一掂感覺一下10克有多重?

          師:現(xiàn)在我們采用看包裝袋上標簽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學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為單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說一說。(生活動,感知一克和幾克)

          指名說,一個果凍25克,一根火腿腸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鹽重500克。

          【設計意圖】:讓學生清楚要知道物體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滲透著對學生認知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體會1克的重量時,讓學生用手掂,再閉上眼睛靜靜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學生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深度體驗,在學生對1克有所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要學生在學具中找1克的物體,在讓學生取出1克黃豆時,學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為了精確,引出了稱比較輕的物體的天平,秤出了1克黃豆讓學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黃豆有幾顆,學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況下可以信信心滿滿的做“做一做”。在對生活中以克為單位的物體的掂量中,豐富學生的認知與感性認識,為學生很好的估測物體的重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1枚2分的硬幣,學具中1克的物體,1克的黃豆,學生多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豐富的素材充足的時空使學生的體驗深刻而豐滿)

        克千克教學設計4

         。ㄒ唬⿲W習目標

          1.學生能夠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噸,初步建立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衡器稱物體的質(zhì)量。

          2.學生能夠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活動經(jīng)驗,增強估計能力。

          能用適當?shù)膯挝槐硎疚矬w的質(zhì)量,結(jié)合生活實際,解決與質(zhì)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3.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質(zhì)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從而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ǘ⿲W習內(nèi)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克、千克、噸的認識。

          2、開發(fā)性學習包

         。1)實物稱重。

          (2)奇妙的'動物世界。

          (3)82頁你知道嗎?

          3、拓展性學習包

         。1)自己尋找生活中質(zhì)量單位的廣泛應用并做好統(tǒng)計。

         。2)豐收園。

          (三)整合點說明

          1、學科單元內(nèi)整合:本單元僅一個信息窗,由于千克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所以將千克的認識放在最前面學習,再者是克的認識,最后是噸的認識。

          2、學科間整合:《科學》動物的學習,有關生物知識可以在本單元做鋪墊引入。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體育課上鉛球、壘球等的重量與本單元知識相結(jié)合。

          4、體驗式活動:在課堂中搞一次以質(zhì)量做對等交換的“買賣”活動。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 3課時。

          注:學生針對自己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整理分類,教師借助這一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見,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框架,對于接下來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通過調(diào)換順序,實現(xiàn)了千克和克學習的課程整合,提升了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克千克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4、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同學們,你們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買過東西嗎?

          教師:瞧!小剛、小芳和媽媽正在超市里面買水果呢。ㄕn件播放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qū)域的情境,特別呈現(xiàn)價簽上的錢數(shù)和500克、lkg等)。

          教師:誰來說說你在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教師: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師:對,我們在生活中買東西時,經(jīng)常要稱一稱物品的重量,在數(shù)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zhì)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這里出現(xiàn)的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你還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質(zhì)量單位嗎?

          學生可能會回答斤、公斤、兩等。

          教師:對,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斤、兩和公斤。為了便于國際交流,一般情況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

          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探究討論,獲得方法。

          1.認識克

         。1)借助生活物品認識克及其作用。

          教師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圖片。

          教師: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三樣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嗎?

          教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這些物品,現(xiàn)在請你們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師:你有什么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對,它們都很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

          教師板書:克(g)。

          教師:除了老師給大家準備的這些物品以外,你們還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

          教師:這是一枚2分的硬幣,老師告訴你們,它約重1克。

          板書:一枚2分硬幣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師:請大家取出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那枚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師:下面請大家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小盤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也重1克。

          讓學生進行充分地活動,借此加強學生對1克的體驗和感受,之后通過交流匯報,提煉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幣作為1克的標準,對比著來掂一掂就找到了。為后面的估量作鋪墊。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一枚2分硬幣重1克,你能從裝了黃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黃豆嗎?

          教師:你取出的黃豆有幾顆?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師:那到底多少粒黃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2.認識天平

          教師:對,我們就要來稱一稱。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教師(出示天平):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兩個托盤,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

          教師(出示砝碼):瞧,這些就是砝碼。(舉起1克的砝碼)這是這盒砝碼里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們聽出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了嗎?

          教師(邊說邊用課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個刻度盤,當指針指著“O”的時候,表示天平平衡,這時候所稱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碼一樣重。

          教師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重的`黃豆的過程。

          教師:瞧,7粒黃豆的質(zhì)量是1克。下面請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黃豆,掂一掂。

          教師:很好!看來大家都已經(jīng)充分感受過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師就來考驗考驗大家,有信心嗎?

          教師呈現(xiàn)第101頁“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

          3.認識千克

         。1)認識千克。

          教師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蘋果的實物。

          教師:請大家觀察這兩樣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師:誰到黑板前來拿拿這兩樣物品?

          教師:說說你們有什么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

          教師板書:千克(kg)。

          教師:有誰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關系嗎?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師: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師:老師這里有2袋鹽,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學生1:1000克。

          學生2:1千克。

          教師:很正確!現(xiàn)在,同學們的桌上也有這樣的2袋鹽,請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師:再將這2袋鹽都放在同一個手上掂一掂,說說有什么感覺。

          教師:很好!再閉上眼睛,掂一掂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有多重。

          教師:好!下面請大家憑借剛才的感覺,在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師: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標簽,誰找得最準?

          教師:你能說說自己是怎么找的嗎?

          教師:現(xiàn)在請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個同學都來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常見秤

          教師:測量比較重的物品,你們知道用什么秤嗎?

          教師用課件出示盤秤的刻度盤。

          教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盤秤。誰來說說這臺盤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學生:盤秤用千克作單位。

          教師:千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斤。

          教師(用課件演示放入1千克裝的洗衣粉后,指針指著1)現(xiàn)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針指著5呢?

          教師:很好,仔細觀察盤秤的刻度,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可能有多種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zhì),以1千克為標準去量。

          教師用課件出示彈簧秤。

          教師:這是彈簧秤,看看彈簧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后,指針指著1 0

          教師:誰能說出現(xiàn)在稱的西紅柿有多重?有幾個?

          教師: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用課件出示體重秤。

          教師:看看這臺體重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一個學生站上之后,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的刻度處。

          教師:這名學生有多重?當指針指在20和25這兩個數(shù)之間時,就要從20開始往后數(shù)。指著30呢?

          教師:通過對這三種秤的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學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單位,看看有多少個這樣的1千克等,重在引導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zhì)。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1.口答

          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蘋果重150( ) 一個西瓜重6( )

          一個雞蛋重50( )一個漢堡重280( )

          2.完成第106頁第6題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四、回憶交流,總結(jié)反思。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

          教師:通過學習你有些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1、回家調(diào)查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zhì)量。

          物品名稱

          估計的重量

          稱出的重量

          六、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同學去任選看兩件物品并填好調(diào)查表;

          2、調(diào)查表

          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shù)

          1千克(蘋果)( )個

          1千克(鹽)( )袋

          2、同學匯報自身是如何進行調(diào)查的。

          3、動手實踐:

          師的桌面上陳設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nèi)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并填寫試驗卡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 )克( )克 ( )克( )克

          4、從同學的數(shù)據(jù)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 問: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

        克千克教學設計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第四冊《克和千克》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會選擇是單的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質(zhì)量。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4、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1克和1千克觀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會運用建立起來的質(zhì)量觀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

          課前準備:

          1、兩袋食鹽,一些紅豆

          2、一臺盤稱、一個天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輕重。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出示蘋果和乒乓球),請你告訴老師,誰重誰輕?請同學們一手舉起數(shù)學書,一手舉起一支筆,掂一掂有什么感覺?我們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zhì)量。那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稱)秤可以知道物體的質(zhì)量,在生活中,稱物體質(zhì)量的時候都用哪些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克和千克”。(板書:克和千克)

          二、明確學習目標

          認識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會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

          三、指導學生學習標桿題,展示反思、點撥標桿題:課本86頁內(nèi)容學習要求:

          1、掂一掂:兩粒紅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種?

          2、用秤稱一稱兩粒紅豆的實際質(zhì)量。

          3、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是1克。

          4、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他的質(zhì)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鹽的質(zhì)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兩袋這樣的食鹽有多重?

          6、稱一稱,兩袋這樣的食鹽的質(zhì)量有多重?

          7、說一說:通過計算和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8、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類比訓練課本89頁第4題反思說說你是怎樣估測出物體質(zhì)量的?

          四、強化訓練,拓展延伸

          1、填上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

         。1)1個雞蛋重約50

          (2)媽媽的體重約50

         。3)一個乒乓球約重3

         。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聰聰給姥姥的一封信,請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問題。姥姥:

          您好,我已經(jīng)8歲了,身體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雞蛋兩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饅頭3個,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媽媽一起能把將近1克的米飯吃光。

          五、反思小結(jié)

          說一說在本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六、本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表示質(zhì)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1000克=1千克

        克千克教學設計7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過程與方法: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知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概念。

          難點: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電子課本、天平、2分硬幣、食鹽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2.揭示課題,隨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學生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3)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2.教學例2。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3)學生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三、鞏固應用

          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克g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兩袋食鹽重1000克,即1千克。

          作業(yè)設計

          1.練習二十的第1—4題。

          2.填一填。

         。1)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個氣球重5(),一瓶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重100(),一個西瓜重5(),一本書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xx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學案設計

          1.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

          2.學習例1。

          (1)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2)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3.學習例2。

          (1)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2)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3)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4.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

          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本節(jié)課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生活經(jīng)驗,設計了猜、掂、稱、說、體驗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與感悟中,從不同的角度建立克與千克的質(zhì)量概念,并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即進率。本課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和趣味橫生的練習,使課堂層層深入、高潮迭起。

        克千克教學設計8

          教學內(nèi)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數(shù)學 第四冊 第六單元 85—87頁《克和千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商場上任選一種物品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并填好調(diào)查表。

          2、將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準備8個1角硬幣,一些蘋果, 若干袋鹽,實驗卡(1)和實驗卡(2)。

          3、準備天平,盤稱。

          4、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千克

          師:老師這兒有兩袋糖果,請你們猜一猜它們是一樣重,還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認為左邊那袋重一些。

          生2:我認為右邊那袋重一些。

          生3:我認為它們是一樣重的。

          師:誰想上來掂一掂?(找?guī)孜粚W生來掂一掂,一致認為是左邊那袋重一些)

          師:剛才大家用眼睛觀察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jié)果,但通過掂一掂大家的意見就統(tǒng)一了?磥肀容^兩件物品的輕與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1:用秤來稱。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

          師:這個方法不錯。昨天老師請大家回去任選兩件物品調(diào)查它們的凈含量,你們完成了嗎?誰想上來匯報?(找?guī)孜粚W生上來匯報)

          生1:一塊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

          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tǒng)一使用的重量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ò鍟嚎撕颓Э耍

          二、認識秤

          1、提出問題。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你們桌上所擺的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的重量怎么辦呢?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準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教師課件展示并簡單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生1:在水果店里見過盤秤。

          生2:在超市見過電子秤。

          生3:我在實驗室見過天平。

          生4:我在米店見過磅秤。

          生5:我在菜市場見過桿秤。

          生6:我家里有彈簧秤。

         。ó攲W生舉例天平時,介紹天平通常用來量比較輕的物體。)

          3、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

          我們先來認識一種常用的秤——盤稱。(實物展示)

         。1)觀察秤面,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數(shù)。

          在秤面上,指針指向0刻度,下面還有2Kg的字樣,Kg就是單位千克,表示如果指針轉(zhuǎn)了一圈,物體的重量是2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標有100g的字樣,g就是單位克,表示如果指針指向這,物體的重量是100克。每一大格又分了10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

          生:10克。

         。2)稱秤練習。稱出一本數(shù)學課本的重量。

          生1:指針過了一大格又八小格,數(shù)學課本重180克。

          生2:指針離200克的地方還少了兩小格,數(shù)學課本重180克。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動手實踐。

          小組合作分別用盤秤稱出1千克的鹽,并填寫好實驗卡(1)。

          2、小組匯報填寫結(jié)果。

         。ㄓ懻摚槭裁疵總小組稱得的1千克鹽都是兩袋,而1千克的蘋果個數(shù)卻不一樣呢?

          生:因為每袋鹽都一樣重,每個蘋果的重量卻不一樣。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把兩袋鹽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覺一下1千克有多重。

          4、舉例。

          師: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說的1公斤,在你的周圍能找到用千克作單位的物品嗎?

          生1:我們的體重。

          師:那你們互相抱一抱吧。(同桌同學互相抱一抱)

          師:你們的體重大約是25千克。

          生2:一桶礦泉水。

          師:一桶礦泉水的重量大約是19千克。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

          師:書、鹽可以用盤秤稱出它們的重量,那1粒黃豆能用盤秤稱出它的重量嗎?

          生:能。

          師:試一試吧。

         。▽W生試后發(fā)現(xiàn)很難稱出它的重量。)

          師:用什么秤才能稱出1粒黃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師:對,生活中常用天平來稱較輕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單位是"克"。

          2、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天平稱物品前,要先將游碼(指著游碼)撥回0刻度,再將天平調(diào)平衡,也就是使指針指向正中間(演示)。稱的時候,刻度朝自己,物品放在左邊托盤(取下托盤讓學生認識),砝碼(出示砝碼讓學生認識)放在右邊托盤。砝碼不合適時可以撥動游碼,砝碼上標了重量,砝碼的重量加游碼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3、用天平秤出數(shù)學課本的`重量。

          砝碼:100+50+10+10+5=175(克)

          游碼:3(克)

          數(shù)學課本重:175+3=178(克)

          (討論)用盤稱和天平,哪種稱出的重量更準確?

          生:天平。

          4、在天平上演示稱1克重量的過程。

          師:1枚2分的硬幣重1克。

          5、讓學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個2分硬幣,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師:說一說你對1克的感覺。

          生:很輕很輕。

          6、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圖釘。

          生2:一張紙。(隨手撕下一張作業(yè)本紙,用天平稱出重量,發(fā)現(xiàn)比1克重,一小張紙的重量才是1克。)

          生3:一枚1角的硬幣。(拿出兩個不同大小的1角硬幣,發(fā)現(xiàn)大的那個重量有2克,小的那個才重1克。)

          師:這些都說明1克的重量怎么樣?

          生:非常輕。

          7、將10個2分的硬幣放在手上,感受10克的重量。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重量單位,大家猜一下多少個1克會是1千克呢?(小組討論)

          生:1000個克是1千克。

          師:你是怎么猜想出來的?

          生1:我從盤秤的刻度上看出來的。

          生2:我看到一包鹽上標的凈含量是500克,剛剛又稱了一千克的鹽有兩包,就是500+500=1000克,我就才1千克等于1000克。

          師:滿1000克我們就可以用一個比較大的重量單位"千克"來表示。

          六、動手實踐

          (1)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nèi)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并填寫實驗卡(2)。

          (2)比一比哪個小組猜得最準。

          每組選一名代表,用合適的秤來稱出你們組選的物品的準確重量。

          展示表格,評選出估計得最準確的小組。

          七、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李奶奶從市場買了許多東西,用上今天學到的知識,說一說圖上的內(nèi)容。

          生1:李奶奶買了500克魚。

          生2:李奶奶買了1千克蘋果,還買了2千克雞蛋。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1:李奶奶買的蘋果比雞蛋少多少千克?

          生2:李奶奶買的雞蛋比魚重多少千克?

          ……

         。ㄖ该卮穑

          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jié)與質(zhì)疑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

          生1:我知道了物體的重量可以用千克和克作單位。

          生2: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

          生3:我知道了比較重的物體常用千克作單位。

          生4:我知道千克比克重。(討論:他的說法對嗎?)

          生5:我會用秤稱東西的重量了。

          生6:我認識了一些秤。

          生7:我知道比較輕的物體可以用克作單位。

          (板書學生的回答)

          九、練習

         。ㄕn件出示)

          (1)第88頁練習十八第1題(說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第88頁練習十八第2題(寫出體重)

          (3)連線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斷

         、僖粋乒乓球約重3克。( )

          ②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

          ③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十、思考

          課件出示:一頭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來表示這頭大象的重量合適嗎?如不合適那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呢?我們以后再學。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表示物體的重量,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比較重的物體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比較輕的物體通常用克作單位

          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說課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對質(zhì)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zhì)量觀念。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質(zhì)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zhì)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zhì)量問題,已經(jīng)明確要想知道物品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建立了初步的質(zhì)量觀念,但是對質(zhì)量單位還缺乏認識?撕颓Э耸莾蓚基本的質(zhì)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他們進行估測或?qū)崪y,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的觀念。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教學中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時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估測意識。

          設計思路

          克與千克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生活經(jīng)驗,在課堂設計中,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強調(diào)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與千克單位間的進率。

          說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千克

          師:老師這兒有兩袋糖果,請你們猜一猜它們是一樣重,還是哪一袋重一些?

          (指名回答)

          師:誰想上來掂一掂?(找?guī)孜粚W生來掂一掂,一致認為是左邊那袋重一些)

          師:剛才大家用眼睛觀察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jié)果,但通過掂一掂大家的意見就統(tǒng)一了?磥肀容^兩件物品的輕與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辦法知道嗎?

          (指名回答)

          師:這個方法不錯。昨天老師請大家回去任選兩件物品調(diào)查它們的凈含量,你們完成了嗎?誰想上來匯報?

         。ㄕ?guī)孜粚W生上來匯報)

          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tǒng)一使用的重量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從日常生活中引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揭示新課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克和千克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能輕松解決問題,激起學習的興趣。)

          二、認識秤

          1、提出問題。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你們桌上所擺的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的重量怎么辦呢?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準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

         。ń處熣n件展示并簡單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ó攲W生舉例天平時,介紹天平通常用來量比較輕的物體。)

          3、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

         。ê唵蔚恼J識幾種秤,學會使用盤稱,為后面秤物體的重量做準備。學生課前做好了調(diào)查,不難從日常生活中找出常用的秤,同時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要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動手實踐。

          小組合作分別用盤秤稱出1千克的鹽,并填寫好實驗卡(1)。

          2、小組匯報填寫結(jié)果。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舉例。

         。ㄇЭ艘簿褪俏覀兤綍r說的公斤,學生接觸得比克要多,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千克的認識安排在克的認識之前。用盤稱秤出重1千克的物品,既有了感受重量時所需要的重量,又使學生練習使用盤稱,同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興趣極高,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通過秤一秤、掂一掂和舉例,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建立千克的概念。)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

          書、鹽可以用盤秤稱出它們的重量,那1粒黃豆能用盤秤稱出它的重量嗎?

          2、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天平秤出數(shù)學課本的重量。

          4、在天平上演示稱1克重量的過程。

          5、讓學生感受1克的重量。

          6、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

          7、將10個2分的硬幣放在手上,感受10克的重量。

         。ń⑶Э说母拍顣r,學生已經(jīng)知道用秤稱物品的重量,用稱一粒黃豆的重量引出問題:不同的物品選擇合適的秤。簡單的認識天平及其使用方法,并用天平稱出1克的物體,建立克的概念。通過感受1千克的重量和舉例生活中1克的物品,使學生感受到1克非常輕,再感受10克的重量,打破學生對于兩個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束縛,為下一部分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打下基礎。)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重量單位,大家猜一下多少個1克會是1千克呢?(小組討論)

          師:你是怎么猜想出來的?

          師:滿1000克我們就可以用一個比較大的重量單位"千克"來表示。

         。ㄔ诮⒘饲Э撕涂说母拍畹幕A上,直接提出問題,放手讓小組討論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在之前已經(jīng)感受了10克的重量,稱了幾種物品的重量,例如數(shù)學課本重175克等,通過掂一掂、比一比,學生不難猜出1千克=1000克,教師再進行小結(jié)。)

          六、動手實踐

          估計物品的重量,并自己動手檢驗估計的結(jié)果。

         。ㄍㄟ^實踐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測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七、解決問題

          1、李奶奶從市場買了許多東西,用上今天學到的知識,說一說圖上的內(nèi)容。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密切聯(lián)系。)

          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jié)與質(zhì)疑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

         。ㄍㄟ^小結(jié),既鞏固了學習成果,也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九、練習

         。ㄟ\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鞏固所學內(nèi)容。)

          十、思考

          課件出示:一頭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來表示這頭大象的重量合適嗎?如不合適那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呢?

        克千克教學設計9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臺秤、2分硬幣、花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ㄖ该麑W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做完了口算題目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

          4、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二、認識重量單位——克

          1、師: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問:通過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問:你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花生、5克綠豆,說說你是怎么稱的。

          三、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臺稱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ㄖv解臺秤的使用方法)

          師:請你往臺秤上放一些有標識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后統(tǒng)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匯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后去參觀別的小組。

         。ㄒ陨弦晫W生的表現(xiàn)發(fā)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jù)信封中的內(nèi)容購物,采取成信購物的方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jīng)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1000克=1千克。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任選看兩件物品并填好調(diào)查表;

          調(diào)查表

          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shù)

          1千克(蘋果)( )個

          1千克(鹽)( )袋

          2、學生匯報自己是如何進行調(diào)查的。

          3、動手實踐:

          師的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nèi)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并填寫試驗卡

          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 )克( )克

         。 )克( )克

          4、從學生的數(shù)據(jù)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

          問: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

          6、分析討論課本第90頁第8題。

        克千克教學設計10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準備:天平、彈簧秤、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zhì)量問題,但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zhì)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gòu)知識。

          教學實錄: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diào)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zhì)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桿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齊聲說:一只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么我們選什么秤來稱呢?

          生:天平。

         。ń處熓痉恫僮鳎瑢W生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只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學生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測)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稍后,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zhì)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生4:1個小發(fā)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須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shù))(學們紛紛稱方便面、數(shù)學書、文具盒……)

         。ㄈ┰诓僮鹘涣髦忻骼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zhì)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W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材料袋里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為什么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出自己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并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四)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88頁第一題。

        克千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說一說等活動,幫助同學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踐活動中感受1千克物體的輕重,建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幾千克物體的輕重。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質(zhì)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至少兩袋、質(zhì)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裝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個

          學生準備:質(zhì)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質(zhì)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準備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質(zhì)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走進動物世界。

          同學們,咱們昨天通過了解可愛的蜂鳥,認識了“克”這個質(zhì)量單位,今天,老師要為大家?guī)韼孜淮蠹沂煜さ男』锇椋纯丛谒鼈兩砩夏銈冇帜苡心男┦斋@?(出示各種小狗的圖片及體重,最后圖片定格在課本情景圖上。)

          2、發(fā)現(xiàn)“千克”

          在剛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會說到一些小狗的重量,會提到發(fā)現(xiàn)了“千克”。)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千克”。

          關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質(zhì)量單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測的那樣“千克”也是一個質(zhì)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板書課題:千克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猜一猜——千克與克的關系

          請同學們借助原來的知識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為什么?(大部分同學都會說1千克=1000克,因為原來學過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來所學的知識,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說的那樣,1千克=1000克(邊說邊板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猜想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以后的學習我們會經(jīng)常用到。

          2、小組活動——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zhì)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還有什么物品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利用盤秤驗證你的想法。

          (4)將你的發(fā)現(xiàn)填到學習紙上!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

          多少數(shù)量是1千克

          小組活動時,師巡視、指導,尋找優(yōu)秀素材。(素材多種方面,有一個物品,也有多個物品……)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zhì)疑

          1、班內(nèi)交流——發(fā)現(xiàn)1千克

          說一說,哪些物品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可能會有這樣的填法:)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洗衣粉食鹽或白糖上好佳糖數(shù)學書……

          多少數(shù)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約6本……

          2、評價質(zhì)疑——體會質(zhì)量不變

          (1)瞧一瞧,咱們尋找了這么多的物品,它們各不相同,有的是一個,也有的是多個,可有一點是它們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導學生回答:質(zhì)量都是1千克)。說的對!只要都是1千克,我們就說談們的質(zhì)量相同。如果質(zhì)量都是2千克呢?(質(zhì)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鐵與1千克棉花哪個重?為什么?(學生會說:一樣重,質(zhì)量相同。)

         。3)數(shù)學活動: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質(zhì)量是1千克?

          將物品裝在袋子里讓學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總結(jié)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樣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反之用克作單位。)

         。2)做一做,課本6頁第二題。

          (3)說一說,關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課內(nèi)小結(jié):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樣,在神奇的動物世界中,我們了解到表示較重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書: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們原來的知識,我們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讓咱們一起走進訓練場去接受新的挑戰(zhàn)!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

          課本第6頁第1題

          找生說說物品的重量。

          2、提高練習

          《同步學習與探究》中“千克的認識》練習題。

          注意:單位換算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填寫原因及方法。

          3、開放練習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們分別秤什么樣的物品,怎樣稱重?

          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質(zhì)量單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說明:

          (一)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通過執(zhí)教這節(jié)課,我個人感覺的亮點之處是:

          1、借助知識遷移,理解學習新知

          千克與克的關系,借助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既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的自豪感。

          2、建立數(shù)學觀念,強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學,我一改原來稱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質(zhì)量,讓學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觀念,并通過“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強化學生對千克的理解。并將1千克作為敲門磚,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質(zhì)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千克的理解。

         。ǘ┦褂媒ㄗh

          “千克的認識”是質(zhì)量單位承上啟下的一課,只有讓學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噸”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氣幫學生感受“1千克”。

         。ㄈ┬杵平獾膯栴}

          本節(jié)課的設計重點是理解“千克”,還可以利用情景圖的袋鼠問題,將千克與克對比,來凸顯千克的特點。

        克千克教學設計12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進行一次動物知識大賽怎么樣?師:請聽題: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么鳥?師:蜂鳥在剛出生時還不到1克重呢!

          師:請聽第二題:肚上大口袋,裝個小寶寶,是什么動物?師:恭喜你們又答對了!最大的袋鼠體重可達到90千克。師:最難的題目來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師:你來說,你知道的真多!這就是可愛的茶杯犬,大約重1千克。

          2、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師:看到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問的嗎?(情況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書)

          師:大家都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克、千克(課題)

          二、克的認識

          1、初步感受克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克和千克?

          師:你們都非常善于觀察。看來!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克和千克。我們先來認識1克有多重。

          (情況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書)

          師:大家都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克、千克(課題)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克和千克?(節(jié)奏快些)師:你們都非常善于觀察?磥戆!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克和千克。

          師:要想認識克和千克,我們先來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書問題)

          2、感受1克

          師:我們先來了解1克有多重。師: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會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幣、一;ㄉ。)

          師:你們也找到了嗎?那我們猜的對不對呢?還得通過這個小助手來驗證一下。(課件加實物)師:他是誰?你會用嗎?你來說說看。

          (如果孩子說不到點上)大家同意他說的嗎?老師有一個小疑問:如果兩邊一樣高呢?說得真好!

          (如果說到點了)大家同意他說的嗎?老師也明白了:如果兩邊一樣高就說明兩邊的物品一樣重,是嗎?你說的真好!師:除了像這樣比較物品的輕重,天平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師:這就需要用到砝碼。他們專門用來稱出物品的輕重,砝碼有200克、100克、、、等等

          師:天平的托盤里已經(jīng)有了1克的砝碼,你們不能用它來驗證一下硬幣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個托盤里放東西時一定要輕輕地放,明白了嗎?好,開始驗證吧?師:怎么樣?有結(jié)果了嗎?

          師:那1枚2分硬幣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師:猜對了的同學請舉手!真了不起!接下來讓我們親自體驗一下1克有多重。

         。▽W生掂硬幣、花生米,體驗1克有多重)

          師:你掂了1克的硬幣,還掂了1克的花生,你覺得1克怎么樣?大家覺得呢?

          師:是。≌娴氖呛茌p很輕!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品有多重時,通常用克作單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說,用什么表示?

          3、進一步感受1克

          師:現(xiàn)在記住1克的感覺了嗎?這次不用天平稱,你能不能通過掂一掂,來估計一下:這些物品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嗎?師: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組長把結(jié)果記錄在這張記錄卡上,聰明的孩子們聽明白了嗎?開始!

          師:有結(jié)果了嗎?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給老師看。哪個小組上來交流一下?

          師:下面的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小組是不是和你們的一樣?師:你跟大家說說吧!

          情況一: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大家估的都一樣準啊,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小稱可真準!看來大家對1克已經(jīng)有了很深的認識。你心中的那桿小稱能不能稱稍微重一點的物品?

          情況二: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到底哪個小組估計的對呢?大家趕緊用天平來驗證一下。有結(jié)果了嗎?(找錯了的小組回答)現(xiàn)在我們就知道了,(鈣片)比1克輕還是比1克重呢?

          師: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小稱可真準!看來大家對1克已經(jīng)有了很深的認識。你心中的那桿小稱能不能稱稍微重一點的物品?

          4、體驗20克、60克、500克

          師:從桌箱里拿出一個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將一克的硬幣放在左手里,對比著掂一掂,估計一下小面包大約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約20克)師:同意10克的同學請舉手,同意20克的請舉手,同意X克的請舉手。師:到底誰估的更接近呢?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師:大約多少克?

          師:剛才誰估計的是大約20克的同學請舉手,你們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還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學要加油哦!情況2:(沒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

          師:有結(jié)果了嗎?多少?師:一下子估這么重的物品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估錯了也沒關系,趕緊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記在你的心里。

          師:小猴子去超市買了兩樣物品,我們來看。這次不用電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對比著20克的小面包來掂一掂、估一估這兩樣物品呢?把你估計的結(jié)果先記錄在探究卡的這個位置,聽明白了嗎?好,從桌箱里拿出小盒子,開始!

          師:估計出來了嗎?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把結(jié)果頁填寫在探究卡上,我們比比哪個組完成的最快。開始!師:哪個同學起來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這么接近,真準!還有誰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準

          師:他們兩個估的可真準!你們也估的這么準嗎?

          師:看來有的同學估的準,有的同學估的還不是很準是嗎?我們再比比誰的小手更靈活?

          師:請同學們把QQ糖、雞蛋和蘋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個數(shù)放回桌箱,

          師:既然大家估的這么準,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鹽,你覺得它有多重?

          師:好了嗎?你來說!

         。ㄓ姓f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們觀察的真仔細!其他同學也來找找看,找到了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就是包裝袋上的標識,通過它就知道這袋鹽重?(500克)很多包裝上都有這樣的標識,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認一認好嗎?

          師:趕緊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些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用克來做單位?師:看來都是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是嗎?你覺得老師的體重用克做單位合適嗎?為什么?那用什么作單位?

          三、認識千克

          1、師:你知道的真多!在計量像老師這樣較重物體有多重時,通常用千克來做單位,(板書)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來說,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師:你能從桌子上找到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嗎?我們比比賽,看誰最先找到?

          師:舉起來給大家看看,大家都覺得兩袋鹽重1千克,我們找的對不對呢?要驗證1千克是不是還要用天平來幫忙呢?

          (收天平:將放有砝碼的托盤輕輕拿下來放在另一個托盤上,再輕輕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師拍手坐好)

          2、師:我們一起來看,稱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圖片)師:你會看秤嗎?我們來試試看師:它有多重呢?

         。ㄌ嵝颜f完整,反饋的語言)

          3、師:剛才找到的'兩袋鹽是不是大約重1千克呢?我們還得請上盤秤來幫忙驗證一下?梢詢蓚人輕輕地抬上來。好,開始吧!師:稱出來了嗎?兩袋鹽重多少呢?(板書:1千克)師:我們找的對嗎?真了不起!

          師:再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回想一下,一袋鹽重?兩袋鹽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師:同樣的兩袋鹽,用秤稱是1千克,而計算出來的卻是1000克呢?想一想,這是怎么回事?

          師: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嗎?說的真對!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師: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示范)生讀

          師: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聰明!

          4、感受1千克

          師:輪流掂一掂這兩袋鹽,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梢院陀矌艑Ρ戎。師:掂完了嗎?你覺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覺得呢?師:所以在計量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用(千克)來作單位。

          5、稱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師:記住1千克的感覺了嗎?那你覺得幾個這樣的蘋果能有1千克?(學生估)認為是3個的舉手,4個的,5個的。師:到底誰估的準呢?趕緊來稱一稱,看看有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交流)

          師:趕緊在小組內(nèi)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計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點的物品,你還能估計出來嗎?

          師: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組內(nèi)商量一下,你們覺得大約有多重?(交流)

          師:你們倆(最靠前的同學)再來掂掂試試,估計有多重?師:到底哪個小組估計的更接近呢?你們小組幫忙驗證一下。多少?哪個小組估計的更接近?真是厲害。

          師:你倆在提白菜時有什么感受?(很重)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天買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分擔一些,好嗎?

          師:同學們,這么重的大白菜你們都能估計的出來,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還能估計出來嗎?

          師: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來,還是小組內(nèi)估計一下,他大約有多重?(再找兩個同學上來抱抱試試)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體重秤,你上來稱稱看,多少?師:估計對了的小組請舉手。

          四、自主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xiàn)實在是太好了!老師要出幾道小題考考大家,敢闖關嗎?

          1、第一關: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嗎?

          2、讓我們進入第二關:快速搶答!你知道這些物品有多重嗎?

          3、加大難度!第三關: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幾袋重1千克嗎?

          4、第三關也順利闖過,來看第四關: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有信心順利過關嗎?趕緊拿出桌箱里的練習紙,快速做一下第1題。

          師:這是誰做的?你給大家讀一下,同意嗎?全做對的舉手!恭喜你們順利過關

          5、最后一關:你會填嗎?快速做一下第2題。(交流同上)

          師:咱班的同學學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聰明的好孩子!

          五、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計量較輕物品用(克)作單位,計量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如果是計量像大象、汽車這樣特別重的物體,我們還會用到一個新單位,這個要留著我們下節(jié)課來學習。好了,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克千克教學設計13

          一、課標相關要求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nèi)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基于這種要求,在本內(nèi)容的教學中力圖體現(xiàn)以下思路:

          1,用活教材,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教材呈現(xiàn)給我們是一個靜態(tài)的知識,它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尤其對于我們農(nóng)村的學生,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qū)”,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

          2,努力為學生提供“做數(shù)學”的機會·

          傳統(tǒng)的教學中,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本節(jié)課中,我要充分地給學生提供“做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構(gòu)建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逐步發(fā)展到用秤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重量·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85—88頁的內(nèi)容,是學生對質(zhì)量單位的初步嘗試,學好本節(jié)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噸”打下基礎·數(shù)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在超市購物,使學生感受物品有輕重之分·同時,要知道物品的輕重:不僅從商品的包裝標市上可知道;更重要的是知道可以用秤稱,用克和千克來作它們的質(zhì)量單位·接著,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首先是通過實例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輔之與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補充;然后在認識各種秤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稱量的機會,充實學生實際稱量的經(jīng)驗和鞏固質(zhì)量觀念·最后,在學生建立大量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質(zhì)量的概念,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學習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合適的秤稱物品·

          2·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初步培養(yǎng)估量物品質(zhì)量的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shù)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ㄋ模┱n型、課時設計

          課 型:新授課

          課 時:一課時

          三、教學方法設計

          1·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的教具有:教學課件、若干枚2分硬幣、盤秤4臺、天平一架、、曲別針、黃豆若干;500克食鹽2袋、1千克洗衣粉4袋等·

          學生準備的學具有:各種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幣若干枚、玉米和黃豆等·

          2·教法與學法設計

          針對教學內(nèi)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并優(yōu)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zhì)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基于這一現(xiàn)狀,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調(diào)查并準備一些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從中學生積累有關質(zhì)量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學習新課·

          本課設計力圖不斷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shù)學,從操作中發(fā)現(xiàn),從發(fā)現(xiàn)中體驗,讓“做數(shù)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原動力,體現(xiàn)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shù)學”的教學理念·

          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過程中,我側(cè)重于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jīng)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

          給學生建立初步的質(zhì)量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數(shù)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伊始我便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學選物品背及調(diào)查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zhì)量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zhì)量單位,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zhì)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的觀念·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猜一猜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質(zhì)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并用天平實際操作稱一稱·在學生認識一些不同的秤后,聯(lián)系實際讀取盤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數(shù)值,充實實際測量的經(jīng)驗并鞏固質(zhì)量觀念·

          3·培養(yǎng)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讓學生說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jié)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游戲感受輕重

          請幾位小朋友做個小游戲·先請兩位小朋友站在講臺上(一胖一瘦),在找兩名學生上來分別背一背·

          問:背了之后你們各自有什么感受?(比較重、比較輕)

          下面的小朋友,請你左手拿書,右手拿一支鉛筆,你有什么感受?

         。ㄗ笫州p,右手重重)

          2·置疑,導入新課

          (1)剛才我們說到的輕和重表示物體的什么呢?(物體的重量)教師說明重量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數(shù)學上我們稱它為質(zhì)量(板書:質(zhì)量)·

         。2)生活中表示物體重量是怎么寫的?都有哪些單位呢?(學生借助學具舉例說一說·如一包鹽質(zhì)量是:300克,一瓶洗潔精呢:500克,牙膏75g、大米5kg等)

         。3)仔細觀察這些數(shù)字的后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用克作單位的,有用千克作單位的,有用g或kg表示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克和千克(出示課題)

         。ɡ糜螒驑O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狀態(tài)投入到整堂課的學習當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lián)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之間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習興趣,從而能主動的學習新知·)

          (二)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1·你還在哪里見到過“克”和“千克”呢?(學生說一說,在超市,或跟媽媽買菜的時候·)

          2·教師課件演示,很多物品的外包裝上標有克和千克·

          (三)認識秤

          1·如果你想知道物體有多重,有什么辦法?請同學們說一說·(用秤稱一稱,看包裝,掂一掂,估一估)

          2·如果沒有外面的包裝,要想準確的知道物體有多重,怎么辦?

         。ㄓ贸臃Q一稱)

          3·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秤·

          (多媒體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你在哪里見過?平常用它可以稱什么呢?(學生說說)

          4·簡單認識天平·教師邊出示天平,邊講解它的結(jié)構(gòu)以及用法·

          (四)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

          A·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師出示1枚2分硬幣,先讓學生掂一掂,有什么感覺?(輕,很輕)它有質(zhì)量嗎?(有)請你估一估,大膽猜一猜,大約有多重?(學生大膽猜一猜,說一說·)

          2·我們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猜想對不對·(學生上來操作,教師指導)板書:一枚2分的硬幣重1克

          3·掂第二次·請你再掂一掂,這1克是什么感覺?掂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在學具盒里找一找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找出來后,我們來驗證一下·

          5·1個2分硬幣重1克,那么2個2分硬幣的質(zhì)量是多少?3個、4個、、5個……把每個小組的都放在一起又是多少了呢?10個、20個、……100個又有多重呢?那多少個2分硬幣的質(zhì)量就能跟一個蘋果質(zhì)量差不多呢?(學生掂一掂后再猜一猜)

          6·拿出一個蘋果,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猜猜它大約有多重?請學生上臺稱蘋果,讀蘋果的質(zhì)量·(師板書:一個蘋果重約150克)

          2個蘋果的質(zhì)量是多少?3個呢?

          B建立、感受“千克”的概念及克和千克的進率認識

          1·請學生掂一掂教師指定的物品·(質(zhì)量是1千克)

         。1)掂一掂,估一估,大約有多重?

          (2)再稱一稱,進行驗證·

          2·拿出500克得洗潔精稱一稱,重是多少?那么2瓶洗潔精是多少克呢?(1000克)放到稱上稱一稱·(讓學生觀察指針的位置)

          3·然后把1千克的物品再放到稱上稱一稱,觀察指針的位置,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一樣重)怎么把它們的關系表示出來?

          板書:1000克=1千克

          4·讀一讀,教師先領讀,學生自由讀·讀后想一想,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個克嗎?讀時要注意什么?(教師強調(diào):1千克以千克作單位,1000克是以克作單位·)

          1000 克=1 千克

          5·掂一掂,比一比,1克和1千克

          6·購物游戲,學生買蘋果·要買1千克蘋果,先估一估要買幾個?再自己試一試,(各組匯報1千克里有幾個蘋果?各組為什么數(shù)量不一樣呢?)

          7·利用桌上重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找一找大約是1千克的物品·(口算冊、數(shù)學課本、文具盒……)

         。ㄍㄟ^給1枚2分硬幣稱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先估測后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之間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讓學生體驗與感知·)

          (五)課后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組先交流,再指名學生說)

          (1)知道了重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

         。2)學會了1000克=1千克·

          (3)有用英文g和kg表示的·

         。4)還學會了估物品的重量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的方法·

          2·知道了1000克=1千克,那么20xx克等于幾個千克?5千克里面有多少個克?7000克里面有多少個千克?

          3·你覺得什么時候用克作質(zhì)量單位比較好呢?那什么時候用千克做單位比較好呢?

          學生討論后,小結(jié):物品質(zhì)量較大時用千克做單位,物品質(zhì)量較小時候用克做單位·

          (六)分層練習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下面問題,有沒有信心?

          1·出示課件:他們的體重分別是多少?(教材P88第二題)

          2·填上合適的單位·每位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將錯誤的填空適當分析·(教材P89第四題)

          3·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個乒乓球重約3克·( )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 )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

          4·填一填,你能行·

          2千克=( )克 5000克=( )

          8千克=()克4900克=( )千克( )克

          5·游戲:小青蛙找家·小明給物品做標簽,由于自己的粗心,把做好的標簽弄亂了,請你幫他正確的貼上·

          6·誰是估重小能手·要求:選你喜歡的物品,先掂一掂,再估一估,再稱一稱,看看你估的準不準·完成表格內(nèi)容,最后小組匯報·

          小小估重家:動手掂一掂,大膽估一估,再動手稱一稱,相信你一定行·

          物品的名稱

          估計的重量

          稱出的重量

          (七)課后評價,自評、他評·

          (八)小小調(diào)查員,調(diào)查生活中的物品的重量,完成表格·下節(jié)課交流·

          (九)板書設計: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幣:1克 兩瓶洗潔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五、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一)教學過程的成功之處及原因預測

          這是一堂生動地操作實踐活動課!在這堂課中,教師的角色轉(zhuǎn)變了,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動尋找教材中的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lián)系的切入點·以學生所調(diào)查的豐富信息出發(fā),靈活的展開教學·使枯燥的數(shù)學問題變?yōu)榛钌纳瞵F(xiàn)實,增強了學生對數(shù)學內(nèi)容的`親切感·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xiàn)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升華了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一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給我們呈現(xiàn)的知識是靜態(tài),如何使靜態(tài)知識生動化、情境化?教師通過學生猜想、驗證2分硬幣──稱1千克物品,來體會感悟1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既迎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的樂趣、類化了知識、豐富了視野,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是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活了!情感豐富了!合作意識增強了!這與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離不開,更與教師的設計活動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地經(jīng)歷了、建構(gòu)了新知識·

          三是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課“活中樂、活中學、活中悟、活中索”的特點,具體體現(xiàn)在:①以“活”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樂趣,讓學生從課始就進入用口交流 購物的重量、用手掂量物體的重量、用心 感悟物體的之中兩的活動中,探究的興趣 由然而生,達到樂以導激情、以情啟思的目的·②以“活”的形式 調(diào)動學生樂趣,啟動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向深入發(fā)展·從課始的說、看──課中的掂、猜、稱──課尾的掂、想、稱、議的活動中,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活動中合作學習、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嘗試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預測

          1·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奇心強,可能會出現(xiàn)教學紀律混亂現(xiàn)象·

          2·教學中出現(xiàn)許多學生喜歡的水果、食物,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影響其學習的注意力·

          3·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親身體驗的活動較多,學生的活動量大,可能會出現(xiàn)時間不夠用的現(xiàn)象·

          (三)預測問題的改進設想

          1·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做到分工明確,操作有順序·

          2·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

          3·做到由易到難,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讓學生親身去操作體驗感悟·

          4·恰當?shù)倪\用激勵性語言,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膽地猜一猜,掂一掂,稱一稱,主動得去體驗,評價一定要正確適當,要客觀,語言要豐富,富有激勵性·

          六、板書設計

          (一)呈現(xiàn)板書設計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幣:1克 兩瓶洗潔精:1000克

          一袋 洗 衣液:1千克 1千克 = 1000克

          (二)板書設計的意圖、目的

          主要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通過板書,進一步使學生明確一枚2分硬幣的重量大約是1克,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zhì)量的概念,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克千克教學設計14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三年上學期數(shù)學第三單元千克、克、噸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zhì)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

          4、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結(jié)合操作過程,養(yǎng)成熱情參與、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能結(jié)合實際正確應用質(zhì)量單位。

          教學用具:

          各種秤、多媒體課件、1千克的鹽等多種物品。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zhì)量問題,但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zhì)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gòu)知識。

          學生狀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給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增加了難度。但由于平時學生小組活動開展很多,這就為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就質(zhì)量知識而言,學生平時雖然聽得多,但普遍缺乏樣身體驗,僅限于物體間輕重的比較層面上,對具體質(zhì)量沒有感覺。

          教學構(gòu)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zhì)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zhì)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千克和克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學過程:

          導入方法一:

          1、直接出示小朋友稱體重的情景:

          問: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稱體重要用到體重秤,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秤?

          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

          2、估計學生會說多少斤、多少千克等。問:斤、千克是什么單位?(重量單位)。我們平時講的“重量”,嚴格講是“質(zhì)量”,板書:“質(zhì)量”。

          3、你還聽說過哪些質(zhì)量單位?(克、噸)

          4、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生活中應用最多的兩個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说膰H單位符號是g,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kg.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符號?

          (設計意圖:每學期,學校都會為學生體檢,量體重,學生對量體重是非常熟悉的,大多數(shù)學生學生對自己的體重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量體重入手,然后讓學生說說還見過哪些秤,再借助多媒體演示一些常見的秤,使學生對秤有了個初步的了解。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質(zhì)量單位,這樣從學生的經(jīng)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fā)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導入方法二: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情境導入,看一看

          師:昨天我們?nèi)コ匈徺I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diào)查了—些常用物品,你知道它們有多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現(xiàn)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老師這也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哪件輕一些嗎?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情景在課堂的再現(xiàn),喚起學生記憶,體驗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

          2、聯(lián)系實際,掂一掂。

          請拿出你到超市購買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物品和小組同學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ㄔO計意圖:商場里常見物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千克和克是國際通用的兩個質(zhì)量單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说膰H單位符號是g,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kg,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符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探索,知道物體有輕重,物體的輕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學會從包裝袋上了解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fā)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看來物體是有輕有重的.,怎樣才能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設計意圖: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產(chǎn)生猜想式探究學習心理,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教學中。)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如臺秤(盤秤)、天平、電子秤、彈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師介紹本節(jié)課要用的臺秤和天平。(課前可讓學生收集有關秤的資料,課上做展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ㄔO計意圖: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一)建立1克的概念

          1、猜一猜: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拿出一克砝碼,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

          2、稱一稱: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用天平稱一稱,天平不僅能比較東西的輕重,還能稱物體的重量,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教師說,學生操作:左盤放硬幣,右盤放一顆砝碼,讓學生觀察指針情況。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2分硬幣有多重?(1克)

          3、掂一掂: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zhì)量,你有什么感受?(好輕)

          (再次拿起來,讓學生建立1克的概念)

          4、說一說:1克真的是好輕。生活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學生舉例:如:一小塊橡皮等。

          5、做一做: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哪些比一克輕?幾個是一克呢?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shù))

          (設計意圖:讓學生實際稱一稱,感受不同的質(zhì)量觀念。通過自身感知和經(jīng)驗聯(lián)想,建立1克的質(zhì)量觀念。)

          6、生活中1克的物品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的東西。請同學們感受10克有多重。

          7、體驗100克。

         。ㄔO計意圖:通過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ǘ┙1千克的概念

          (1)估一估: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zhì)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1000克 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

         。2)稱一稱: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不行!重了。)

          師:那我們可以用彈簧秤來稱。

          師: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3)(想一想)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4)估一估。請你拿一個塑料袋裝蘋果,再掂一掂,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是1千克,然后再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大約有幾個蘋果。

          (5)找一找。你能在小組內(nèi)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也大約是1千克嗎?并稱一稱,掂一掂。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小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6)猜一猜。教師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鐵,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然后讓學生稱一稱驗證,引導學生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到物體體積大不一定重。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7)拎一拎。教師讓學生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質(zhì)量。

          (8)說一說。教師讓學生以千克為單位說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質(zhì)量。

          1000枚2分的硬幣、10包餅干、2瓶礦泉水、1小串香蕉、2包鹽……

         。9)試一試。教師讓學生體驗2千克、3千克物品的質(zhì)量。

          (設計意圖: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著課改的發(fā)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nèi)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第20頁第1題:(1)獨立嘗試填寫;(2)反饋。(思考:這兩個臺秤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臺秤。注意第一幅圖臺秤的計量單位是g,稱的是兩個雞蛋;第二幅圖臺秤的計量單位是kg,稱的是一個西瓜。

          2、第20頁第2題: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實物展臺)填寫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圖片)

          (1)一個乒乓球重1( ); (2)一袋洗衣粉重1( );

         。3)一管牙膏重100( ); (4)一個小朋友重23( );

          4、實踐應用。

          完成第20頁的實踐活動。

          學生分組活動,先估計一下質(zhì)量,填上;再稱一稱實際質(zhì)量。注意: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實踐。

          四、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延伸。

          請同學們課后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商場、校園、小區(qū)等)展開尋找千克、克的活動。

          五、回顧所學,歸納整理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ㄔO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包括:知識掌握、能力培養(yǎng)、品德教育等方面)

          板書設計:

          千克 kg

          質(zhì)量單位 克 g 1千克=1000克

        克千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zhì)量的方法,并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等活動,逐步積累對克與千克的感受。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些硬幣,鹽,繩子等實物。

          2、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強,眼睛最明亮,你們覺得現(xiàn)在我們教室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師,老師的體重是100斤,最輕的是XXx,她的體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這些表示物體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質(zhì)量,而我們說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質(zhì)量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國際通用質(zhì)量單位

          克與千克、(板書: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動

          一、認識新朋友克

          小朋友們,請你拿出紙盒子里的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需要用到稱量的工具,秤。

          1、初步認識各重秤

          物體的輕重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量,秤的種類有很多,(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在市場上面稱量大袋的糧食用的磅秤,有實驗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經(jīng)常使用的電子秤,還有水果店經(jīng)常使用的盤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jù)物體的輕重程度的不同,選擇最適合的秤,我們現(xiàn)在要測量的是2分硬幣的質(zhì)量,我們就需要用到電子秤。

          2、初步認識1g我們一起來稱量一下吧,,那么這個2分的硬幣的質(zhì)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說一說,你認為質(zhì)量大約為1克是什么感覺呢?1克是很輕很輕的,我們用一只手就能很輕松的掂起來,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體時,用的計量單位是克,又叫g(板書:計量較輕的物體——克、g)

          3、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

          老師今天還給大家準備了小小的黃豆,大家拿出一顆黃豆,用手掂一掂,說說,它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掂的時候我看見有很聰明的寶貝,他一手拿黃豆,一手拿著硬幣,一起掂,真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寶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結(jié)論了嗎?

          對了,黃豆比1克輕,那么,你知道幾粒黃豆的質(zhì)量大約是1g嗎?動動小手,掂一掂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剛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用天平進行驗證)原來6粒黃豆大約重1g。那么5粒對不對呢?也對,6粒小一點的黃豆和5粒大一點的黃豆

          4、猜猜我是誰

          老師昨天晚上在給大家準備學具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我就不知道我稱量好的物體誰是誰呢?你能幫幫我嗎?

         。ǔ鍪菊n件)

          小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請組長說一說紙巾12g、1元硬幣6g、鹽500g、細繩比1g輕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小朋友們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展示課前題單)

          活動

          二、認識新朋友千克、kg

          1、認識1kg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鹽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們就需要用到另一個稱量的工具了,盤秤

          簡單認識一下盤秤,盤秤的單位是千克,指針指向幾就是幾千克,我們來稱量一下兩包鹽,指針指向1,即為1kg。

          思考:為什么計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稱量出來的答案是1kg,因為1000g=1kg,剛才我們學習了1枚兩分的硬幣大約為1g,1000枚2分硬幣呢?那么2kg的質(zhì)量大約會有多少枚硬幣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覺呢?

          請小組長拿出兩包鹽,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幣,右手掂兩包鹽,小組內(nèi)輪流掂一掂,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重的感覺,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點困難了,說明計量較重的物體用的單位是千克,kg(板書:計量較重的物體用千克、kg)

          現(xiàn)在,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吧,小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約有幾本數(shù)學書。

          小組長匯報,教師盤秤驗證,大約4本書。

          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東西可以用千克來做單位?老師也找到了一件質(zhì)量為千克的物體,一起來看看吧。洗衣液凈含量5kg,蘋果凈含量25kg。

          這瓶洗衣液的上面寫著呢,凈含量2kg,那么這個凈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秤一秤,咦?怎么會比2kg多那么多呢?凈含量就是指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質(zhì)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會比2kg多。

         。ㄕ故菊n件)

          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克和千克,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練習吧,看看誰最棒。學生獨立完成,展示題單,集體訂正。

          三、總結(jié)

          我們學到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學生總結(jié),教師點評)

          四、拓展

          剛才我們上課的時候說了體重,其實我們8歲孩子的標準體重如下:只有在標準體重內(nèi),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長的更高,更強壯,小朋友們,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體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達標了沒有?最后啊,老師還有四句口訣來送給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展示課件)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