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

        時間:2022-12-29 17:01:43 機械/重工/工業(yè)自動化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3篇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

          2.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

          3.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長度和時間的方法;

          2.通過實驗,學習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的學習習慣;

          2.認識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養(yǎng)成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停表測量時間.

          【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時讀取估計值.

          【教學準備】

          教師用:習題及圖形(事先寫或畫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鋼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石英鐘、電子手表、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學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鉛筆、金屬塊、J1202機械停表(精確度0.1s)、J1202電子停表(精確度0.01s)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課件導入

          【展示課件】展示幾個有趣的“視覺錯視”實例.

          1.圖甲中兩根紫色的線是直的嗎?

          2.圖乙中紅色的線哪根長?

          【過渡語】靠我們的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

          【設疑引題】尺、 秤、 鐘表、 溫度計等是我們熟悉的測量工具或儀器.它們都有刻度,測量時需要正確使用它們,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那么如何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感覺不可靠,測量有必要,從而引出課題.)

          1.學生相互談談自己的感覺,并請2~3名同學回答感覺的結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觀察,發(fā)現:

          甲圖中兩根紫色線都是直的;乙圖中紅色線一樣長.

          3.認識到感覺不可靠,要想獲得準確結果,應該進行測量.

          二、新課講授

          1.長度的單位

         。1)長度單位的符號

          (2)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3) 了解一些物體的長度

          2.長度的測量

          (2)實驗: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過渡】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首先規(guī)定它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布置自學】

          1.閱讀P15科學世界“國際單位制”.

          2.閱讀“長度的單位”部分(P10-P11).

         。〞r間2分鐘)

          【提出問題】

          1.在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2.現在又知道長度有哪些新的單位?它們同米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反饋練習一】

          指導學生完成下列問題:

          1. 在下列橫線上填上適當的單位:

          ①中學生身高大約15.7

         、谝恢сU筆直徑約為10

          2、完成單位換算:

         、廴祟^發(fā)直徑約7×10-5m= μm

          ④一張紙的厚度約10-4m= nm

          【溫馨提示】要注意換算格式,正確的格式是數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μm=70μm。

         。ㄔO計意圖:對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感性認識,并能準確進行單位之間換算)

          【過渡】為了準確測量長度,人們設計制造了各種測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測量工具?

          1.了解“國際單位制”.

          2.帶著問題閱讀,并交流歸納:長度的單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換算關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僦袑W生身高大約15.7

          dm

          ②一支鉛筆直徑約為10

          mm

         、廴祟^發(fā)直徑約7×10-5m=

          70 μm

         、芤粡埣埖暮穸燃s10-4m=

          105 nm

         。1)長度的測量工具

          (2)觀察刻度尺

          【展示實物】

          【指出】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問題】觀察下圖刻度尺(或學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強調重點】1.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如果磨損,要從一個清晰的整數刻度線量起.

          2.量程是一個測量范圍,而不是測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鄰兩格間的距離,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確程度.

         。ㄔO計意圖:使用任何測量工具時,首先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鍛煉學生觀察能力.)

          根據生活經驗和閱讀課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

          觀察圖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圖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引導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測量鉛筆的長度、物理課本的長和寬等,暴露出現的問題,教師及時糾正,引導學生能正確使用刻度尺.

          【出示問題】在測量的過程中,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要測量以上長度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刻尺?

          2.怎樣放置刻度尺?

          3.讀數時要注意什么?

          4.記錄數據時要注意什么?

          【歸納總結】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個字加以概括,即“選、放、讀、記”.

          各組按要求測量,體會測量的過程和方法,并總結出測量步驟和注意事項:

         。1)選:在實際的測量中,首先估測被測物體的長度不能超過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精確程度,選擇合適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應放正,零刻度線對齊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如圖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圖乙所示).

          (3)讀:即讀數,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圖丙所示);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計值.

          (4)正確讀取估計值

         。ㄔO計意圖:通過親身測量長度,感受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講 突破難點】

          如圖所示,被測物體長度分別為 cm

          【難點剖析】在測物體長度時,被測物體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線上時,我們讀的估計值為零,

          記錄時也不能省略.如圖所示,物體長度的準

          確值是1.3cm,估計值是0.00cm,因此讀數應為1.30 cm,不能讀作1.3cm.

          (設計意圖:利用練習,進一步突破估讀這個難點)

          【反饋練習二】

          1.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確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確.用A尺測量出的物體長度是 .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字和單位.丁圖中木塊長度為2.77cm.

          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學可能會讀成1.3cm,也有的同學可能會讀成1.30cm.)

          講解并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深化認識,歸納總結出答案:1.30cm

          討論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確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側沒有靠近被測木塊,使用方法錯誤.被測木塊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線上,此時長度準確值為2.2cm,估讀值為0.00cm,所以木塊長為2.20cm.

          答案:A; B; 2.20cm(或22.0mm)

         。5)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的特殊方法

          3. 時間的測量

         。1)時間的單位及換算關系

         。2)計時工具

          【知識拓展】

          1. 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測得這32圈的總寬度為 cm,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mm.

          2. 給你如圖所示的一段曲線,你能想辦法測出這段曲線的長度嗎?

         。ㄔO計意圖:滲透測長度的特殊方法累積法、

          替代法、化曲為直法.)

          【過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

          【提出問題】

          1.你知道的時間單位有哪些?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2.測量時間的工具有哪些?

          簡單介紹,在古代人們測量時間的工具有哪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時間測量工具的發(fā)展歷程。)

          思考交流: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準確值是5.0cm;估計值是0. 00cm;細銅絲的總長度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細銅絲的直徑為1.6mm

          答案: 5.00;1.6

          討論交流:先找一段柔軟的棉線,讓棉線沿著曲線的形狀附著在曲線上,在曲線兩端處的棉線上做記號.然后將棉線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測出棉線上兩個記號間的長度,就是曲線的長度.

          學生自學,組內談論回答:

          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常用單位有時(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測量時間的工具有:石英鐘、電子表、機械停表、電子停表等

         。3)實驗:用停表測量時間

          【指出】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機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實驗室J1202機械停表為例.

          【引導實驗】組織學生按課本步驟進行分組實驗,對暴露出現的問題,教師及時糾正.

          閱讀“知識加油站”,熟悉機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組內同學相互幫助,在“知識加油站”的基礎上,熟悉按鈕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練習使秒表啟動、停止和回零,并正確進行讀數.

          【反饋練習三】

          如圖所示機械停表讀數是 min s.

          答案:3min38.3s

          討論回答:

          機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勻分成10個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針指示時間超過3.5min,大圈指針指示是38.3s,因此讀數是3min38.3s.

          【問題過渡】在剛才測量長度和時間的過程中,我們測量的結果一定等于物體的真實值嗎?如果不等,是因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學】閱讀課本P14“誤差”部分,時間2分鐘.

          【提出問題】

          1.為什么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

          2.減小誤差有哪些方法?

          3.錯誤與誤差有什么不同?

          【反饋練習四】

          有五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他們測量的結果分別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187.7㎜.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188.0㎜

          B.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188.7㎜

          C.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強調】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時,平均值小數點后保留與原題中相同的位數。

          (設計意圖:利用反饋練習鞏固減小誤差的方法以及對錯誤測量結果的判斷) 學生閱讀思考課本P14“誤差”,交流討論并回答問題:

          1.由于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者的不同,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別,這個差別叫做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2.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3.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guī)定的做法.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題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為mm,第④四個讀數187. 65㎜錯誤.其它四個讀數分別為:①187.6㎜;②187.5㎜;③187.8㎜;⑤187.7㎜,它們的平均數為187.65mm,在這里只平均值有效數字個數應該與測量值有效數字個數相同,則物體的長度應為187.7mm,綜上所述,應選D.

          三、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發(fā)言,梳理本節(jié)知識要點,見附件1.

          四、課堂檢測 老師巡視、講評. 完成檢測題,見附件2.

          五、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2、 4. 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

          §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一、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長度的測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選、放、讀、記

          三、時間的測量

          1、單位及換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啟動;二按停;三讀數;四歸零。

          四、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

          1、減小誤差的方法:

          2、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是否可以避免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2

          【學習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單位。能用速度進行簡單計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識結構】

          運動圖像:有兩物體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2米/秒、4米/秒,請分別畫出它們的圖像

          一、熱身訓練:

          1.運動員在跳傘過程中,選擇地面為參照物時他是 _的, 選擇降落傘作參照物時他是 的。

          2.飛機作俯沖飛行時,飛行員說:“大地迎面而來”,這是以 _作參照物的。

          3. 5米/秒= 千米/時

          4. 54千米/時= _米/秒

          二、典型例題:

          1.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下列關于公式v=S/t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速度v與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與路程S、時間t都沒有關系

          C.當速度v一定時,路程S與時間t成反比

          D.速度v與時間t成反比

          2.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來的行人 B.路旁的樹木

          C.小紅騎的自行車 D.從身邊超越的汽車

          3.一輛摩托車在平直的路上行駛,在1秒內經過1米,在二秒內經過2米,在3秒內經過3米,在4秒內經過4米,則對此摩托車運動情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B.一定是變速直線運動

          C.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也可能是變速直線運動

          D.以上說法都不對

          4.小明為了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與運動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在課外實踐活動時,選用了兩輛不同規(guī)格的四輪驅動模型車A和B,在實驗室做了探究實驗.實驗中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

          運動路程 S/m 汽車A 0.1 0.2 0.3 0.4

          汽徹B 0.2 0.4 0.8 1.2

          運動時間t/s 汽車A 1 2 3 4

          汽車B 0.5 1 2 3

          (1)試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右圖5-11坐標系內分別畫出兩車的路程與時間關系圖像,根據數據分析,比較出汽車A和汽車B的快慢程度.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分析出兩車處于什么運動狀態(tài)?

         。3)在相同時間內,汽車A和汽車B誰運動的路程長?

          三、課堂鞏固:

          1.兩個同學并肩走在林蔭路上,若相對于路面或路旁的樹木來說兩人都是 ____的;而相對于其中的一個同學另一個同學是 _的。

          2.坐在行駛汽車上的人說路旁的樹在向后退,他是以 _ 為參照物的;他又說旁邊座位上的乘客是靜止的,他又是以 __ 為參照物的。

          3.某人5分鐘步行通過的路程是0.9千米,則此人步行時的速度為 _米/秒,合 千米/時。若以這樣的速度行走半小時可以通過 ____米的路程。

          4.下面是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三種方法:(1)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的多少;(2)比較通過相同路程所用時間的多少;(3)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的多少.我們在觀看百米賽跑時,認為跑在前面的運動員跑得快,這是采用上述第 _種方法,而裁判員認為,到達終點化時少的運動員跑得快,這是采用上述第 種方法.若要比較滑翔機與賽車運動的快慢,則需采用上述第 __種方法比較方便.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運動路程越長的物體,速度越大

          B.運動時間越少的物體,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的物體,速度越大

          D.運動路程相同,所用時間越多的物體,速度越大

          6.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內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則該物體在6秒內的平均速度是: ( )

          A.3.5米/秒 B.3.75米/秒 C.4米/秒 D.4.5米/秒

          7.如圖5-17所示,用來表示同一種運動規(guī)律的是( )

          A.a b B. b c C. b d D. a d

          8.南京長江大橋,下層鐵路橋全長6772米,其中江面正橋長1577米。一列

          長300米的火車通過江面正橋用了2分鐘,求:⑴ 這列火車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 以這個速度行駛,通過整個鐵路橋要多長時間?

          四、課后提升: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才能被選作參照物

          C.運動快慢不變的物體,一定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 在2008北京奧運圣火傳遞活動中,現場某記者同時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隨風飄動的旗幟和附近的甲、乙兩火炬照片,如圖所示。根據它們的飄動方向,可以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甲火炬一定靜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運動

          C.乙火炬一定靜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運動

          3. A、B兩輛車各自作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速度之比為3:2,當它們各自運動時間之比為3:4時,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是 ( )

          A.9:8 B.2:1 C.8:9 D.1:2新 課標 第一 網

          4.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體通過路程長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時間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D.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就越大

          5小明和小華進行百米賽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華提前5m到達終點,若小明將起點向后遠離原起點5m, 小華仍在起點處與小明同時起跑,他們仍按原來的平均速度奔跑,則( )

          A.小明先到終點 B.小華先到終點

          C.兩人同時到達終點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6. 在新型飛機的研制中,將飛機模型放在風洞中固定不動,讓風(高速流動的空氣)迎面吹來,可以模擬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情況.在此情境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飛機模型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 B.飛機模型相對于空氣是運動的'

          C.空氣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 D.空氣相對于飛機模型是靜止的

          7.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 )

          A.1米/秒 B.5米/秒 C.20千米/時 D.40千米/時

          8 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下面四個圖象中能正確表示汽車速度與時間關系的是( )

          二、填空題

          1 2008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號線正式開通運行.快速公交一號線全程24km,北起 新北公交中心站,南至武進公交中心站,全程運行時間為40min,快速公交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 km/h.

          3 右圖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我國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橋正式通車,該橋全長36km某車剛行駛到橋面時,車內顯示速度的表盤示數如圖甲,那么該車此時的運動速度為 km/h= m/s,車輛勻速通過整個大橋需 h。

          4.如圖5-16所示是某同學在研究汽車和蘋果運動的兩張圖.觀察甲圖可知汽車做 __直線運動,運動速度大小為 m/s;觀察乙圖蘋果下落時的頻閃照片,可知蘋果做 直線運動.

          三、實驗,探究題

          (1)如圖2l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實驗中,(1)氣泡上升過程中,若以氣泡為參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2)若測得氣泡從管子的底端運動到頂端的路程為56cm,所用的時間為7s則在這個過程中氣泡的平均速度為

          (3)為了判斷氣泡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需要測量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為便于測量,應使氣泡在管內運動得較 (選填”快”或“慢”).

          2 探究物體運動快慢,可以將物體將要通過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別測量物體通過每段路程所需的時間.如圖所示,將運動員跑步的路程分成長度相同的三段,由圖中秒表可知運動員通過每段路程所需時間,從圖中可見運動員在此運動過程中的速度是A.不變 B.變大

          C.變小 D.先減小后增大

          四、計算題

          1 地震波是一種由地震震源發(fā)出,在地球內部傳播的波.地震波分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縱向震動的地震波稱為主波,橫向震動的地震波稱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運動得更快,主波的傳播速度是6km/s,次波傳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我市也有震感. 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線距離約為1440km, 則該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長時間傳到我市?

          2.某人乘坐出租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圖為他乘車到達目的地時的車費發(fā)票.求:

          TAXI

          車費發(fā)票

          車號碼 E.U-8888

          日期 02-05-28

          上車 10∶00

          下車 10∶05

          單價 2.00元

          里程 6.0km

          金額 16.00元

         。1)出租車行駛的時間.

          (2)出租車行駛的速度.

          3.如圖5-25是一個跑步的人和一個騎自行車的人的路程時間圖像,由圖像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信息1:他們兩個人是同時開始運動的.

          信息2:

          信息3:

          試在一張圖中畫出兩人的速度圖像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的媒體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探究活動

          【課題】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

          【評價方案】

          1.網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08-02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教案(3篇)12-29

        物理教案:《機械運動》08-26

        物理教案:《機械運動》3篇08-26

        初二物理機械運動教學反思12-06

        初中物理電路教案12-29

        機械運動教學反思06-13

        《機械運動》教學反思06-29

        八年級上物理知識點機械運動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