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 高一生物知識點

        時間:2022-12-31 16:43:21 生物/化工/環(huán)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一生物知識點15篇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是不是經(jīng)常追著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生物知識點15篇

        高一生物知識點1

          1.使能量持續(xù)高效的流向?qū)θ祟愖钣幸饬x的部分

          2.能量在2個營養(yǎng)級上傳遞效率在10%—20%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真菌PH5.0—6.0細菌PH6.5—7.5放線菌PH7.5—8.5

          5.物質(zhì)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wǎng)流動

          6.物質(zhì)可以循環(huán),能量不可以循環(huán)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夠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wǎng)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殼的是1—6多肽分子個

          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10.過敏:抗體吸附在皮膚,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后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zhì).

          11.生產(chǎn)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12.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13.萌發(fā)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zhì)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脫氨基主要在肝臟但也可以在其他細胞內(nèi)進行

          14.水腫:組織液濃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chǎn)生有機物

          16.是否需要轉(zhuǎn)氨基是看身體需不需要

          17.藍藻:原核生物,無質(zhì)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zhì)粒

          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zhì)

          19.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

          20.原腸胚的形成與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關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斷增的:干細胞、形成層細胞、生發(fā)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jīng)細胞、骨細胞

          2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zhì)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fā)現(xiàn)放射性

          2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yǎng)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2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2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tài)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2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于觀察

          29.培養(yǎng)基:物理狀態(tài):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yǎng)基、組成培養(yǎng)基

          用途:選擇培養(yǎng)基、鑒別培養(yǎng)基

          3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31.基因自由組合時間:簡數(shù)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試驗中用到C2H5OH的情況

         、.脂肪的鑒定試驗:50%

         、.有絲分裂(解離時):95%+15%(HCl)

         、.DNA的粗提。95%(脫氧核苷酸不溶)

         、.葉綠體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語是一鐘镅裕?攬渴泳踔惺嗪陀镅災惺?/SPAN>

          34.基因=編碼區(qū)+非騙碼區(qū)

          (上游)(下游)

          (非編碼序列包括非編碼區(qū)和內(nèi)含子)

          等位基因舉例:AaAaAaAAAa

          35.向培養(yǎng)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是為了調(diào)節(jié)PH

          36.物理誘導:離心,震動,電刺激

          化學誘導劑:聚乙二醇,PEG

          生物誘導:滅火的病毒

          37.人工獲得胚胎干細胞的方法是將核移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經(jīng)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fā)育到某一時期從而獲得胚胎干細胞,某一時期,這個時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細胞較真核細胞簡單細胞內(nèi)僅具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細胞內(nèi)具有兩種核酸——脫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僅具有一種遺傳物質(zhì)——DNA或RNA

          阮病毒僅具蛋白質(zhì)

          39.秋水仙素既能誘導基因突變又能誘導染色體數(shù)量加倍(這跟劑量有關)

          40.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獲得免疫的機體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發(fā)生過敏反應(過敏體質(zhì)),可能不發(fā)生過敏反應(正常體質(zhì))

          42.冬小麥在秋冬低溫條件下細胞活動減慢物質(zhì)消耗減少單細胞內(nèi)可溶性還原糖的含量明顯提高細胞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例減少活動減慢是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

          43.用氧十八標記的水過了很長時間除氧氣以外水蒸氣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機物中也有標記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葉片細胞排列疏松

          C4植物的暗反應可在葉肉細胞內(nèi)進行也可在維管束鞘細胞內(nèi)進行

          葉肉細胞CO2→C4圍管束鞘細胞C4→CO2→(CH2O)

          45.光反應階段電子的最終受體是輔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應需要酶,暗反應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攝入脂肪過多,不能及時運走;磷脂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腸絨毛內(nèi)的毛細淋巴管,再有毛細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愈后適宜進食蛋白質(zhì)豐富的食物,但蛋白質(zhì)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zhì)。

          51.谷氨酸發(fā)酵時

          溶氧不足時產(chǎn)生乳酸或琥珀酸

          發(fā)酵液PH呈酸性時有利于谷氨酸棒狀桿菌產(chǎn)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細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強的時期是細菌的對數(shù)期

          54.紅螺菌屬于兼性營養(yǎng)型生物,既能自養(yǎng)也能異養(yǎng)

          55.穩(wěn)定期出現(xiàn)芽胞,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

          56組成酶和誘導酶都胞是胞內(nèi)酶。

          57.青霉菌產(chǎn)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殺死細菌、放線菌殺不死真菌。

          58.細菌:凡菌前加桿“桿”、“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高一生物知識點2

          X染色體隱性遺傳

          1、人類紅綠色盲

         、、致病基因Xa正;颍篨A

         、凇⒒颊撸耗行訶aY女性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攜帶者)

          2、伴X隱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佟⑷巳褐邪l(fā)病人數(sh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往往有隔代遺傳現(xiàn)象

         、邸⒕呓徊孢z傳現(xiàn)象: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X染色體顯性遺傳

          1、抗維生素D佝僂病

         、、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

          2、伴X顯性遺傳的遺傳特點:

         、、人群中發(fā)病人數(sh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連續(xù)遺傳現(xiàn)象

          ③、具交叉遺傳現(xiàn)象: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Y染色體遺傳

          1、人類毛耳現(xiàn)象

          2、Y染色體遺傳的遺傳特點: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僅在男性個體中遺傳

          遺傳病類型的鑒別

          1、先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①、父母無病,子女有病——隱性遺傳(無中生有)

         、凇⒏改赣胁,子女無病——顯性遺傳(有中生無)

          2、再判斷致病基因的'位置:

         、、已知隱性遺傳

          父正女病——常、隱性遺傳母病兒正——常、隱性遺傳

         、凇⒁阎@性遺傳

          父病女正——常、顯性遺傳母正兒病——常、顯性遺傳

          3、不能確定的判斷:

          ①、代代之間具有連續(xù)性——可能為顯性遺傳

         、、患者無性別差異,男女各占1/2——可能為常染色體遺傳

         、、患者有明顯性別差異

          i、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可能為伴X隱性遺傳

          ii、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可能為伴X顯性遺傳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為伴Y遺傳

        高一生物知識點3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zhì)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zhì)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huán)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nèi)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诳刂莆镔|(zhì)出入細胞(選擇透過性膜)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4、與生活聯(lián)系: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chǎn)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5、細胞壁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護

          6、細胞膜特性:結構特性:流動性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7、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舉例:(腌制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fā)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高一生物知識點4

          1、歐文頓(E .Overtn)的發(fā)現(xiàn)和結論

         、、發(fā)現(xiàn):細胞膜對不同物質(zhì)的通透性不同。

          凡是脂溶性物質(zhì)都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⑵、結論:膜是由脂質(zhì)組成的。

          2、1925年荷蘭科學家的實驗發(fā)現(xiàn)和結論

          ⑴、實驗:提取人紅細胞中的脂質(zhì),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層分子。

          ⑵、發(fā)現(xiàn):單層分子的面積為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

          ⑶、結論:細胞膜中的脂質(zhì)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

          3、1959年,羅伯特森( .D .Rbertsen)的發(fā)現(xiàn)和論斷

         、、發(fā)現(xiàn):電鏡下,發(fā)現(xiàn)細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

          ⑵、論斷: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zhì)—脂質(zhì)—蛋白質(zhì)”三層結構構成。

          4、“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的'發(fā)現(xiàn)和結論(P—67圖4—5)

         、拧l(fā)現(xiàn):兩種細胞剛?cè)诤蠒r,融合細胞一半發(fā)綠色熒光,另一半發(fā)紅色熒光;370C下40in后,

          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布。

         、、論斷: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5、1972年,桑格(S . .Singer)和尼克森(G .Niclsn)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nèi)容

         、、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zhì)分子或鑲或嵌入或橫跨磷脂雙分子層。

         、恰⒘字偷鞍踪|(zhì)分子都是可以運動的。

          6、糖被——糖蛋白

         、拧⑽恢茫杭毎さ耐鈧(cè)表面。

         、、組成:蛋白質(zhì)和多糖。

         、恰⒐δ埽杭毎R別作用、信息傳遞等。

          保護和潤滑作用。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蛋白。

        高一生物知識點5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tài)系統(tǒng)內(nèi)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yǎng)級流向第二營養(yǎng)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yǎng)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循環(huán)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營養(yǎng)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guī)劃、設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diào)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qū)θ祟愖钣幸娴牟糠帧H甾r(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nóng)作物的病蟲害。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zhì)循環(huán)

          1.碳循環(huán)

          1)碳在無機環(huán)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并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循環(huán)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huán)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chǎn)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zhì)循環(huán)的關系:課本P103

        高一生物知識點6

          第一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nèi)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 O、H、N、S、P、Ca、Mg、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 O、H、N; 水 無機物 無機鹽

          組成細胞蛋白質(zhì)的化合物 脂質(zhì)有機物 糖類 核酸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zhì)(7%- 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jié)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zhì)

          一、 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 氨基酸分子通式:NH2

          |

          R — C H —COOH

          三、 氨基酸結構的特點:

          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

          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zhì)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nèi)f化。

          四、 蛋白質(zhì)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zhì),如肌動蛋白;

         、 催化作用:如酶;

         、 調(diào)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 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 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五、 有關計算:

         、 肽鍵數(shù) = 脫去水分子數(shù) = 氨基酸數(shù)目 — 肽鏈數(shù)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shù)(—NH2) = 肽鏈數(shù)

          第三節(jié)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 酸:是細胞內(nèi)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zhì),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 ;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nèi)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zhì)中。

          第四節(jié)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zhì)

          一、 相關概念: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zhì);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第五節(jié) 細胞中的無機物

          一、 有關水的知識要點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聯(lián)系 水 自由水 約95%

          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yǎng)料和代謝廢物 它們可相互轉(zhuǎn)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 結合水 約4.5% 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shù)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堿平衡,調(diào)節(jié)滲透壓。

        高一生物知識點7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zhì)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jié)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膶嵗?/p>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偈蔷哂邪胪改

         、谑前胪改蓚(cè)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zhì)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zhì)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zhì)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nèi)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zhì)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zhì)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zhì)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zhì)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質(zhì)層位置 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 變小 脫離細胞壁 基本不變

          清水 逐漸恢復原來大小 恢復原位 基本不變

          1、 質(zhì)壁分離產(chǎn)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細胞壁

          (3)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2、質(zhì)壁分離產(chǎn)生的原因:

          內(nèi)因:原生質(zhì)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種子、根尖分生區(qū)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钠渌麑嵗?/p>

          1、對礦質(zhì)元素的吸收

          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對物質(zhì)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shù)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二、比較幾組概念

          擴散:物質(zhì)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運動叫做擴散(擴散與過膜與否無關)

          (如:O2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運動)

          滲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又稱為滲透

          (如: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質(zhì)層相當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質(zhì)的透過與否取決于半透膜孔隙直徑的大小

          (如:動物膀胱、玻璃紙、腸衣、雞蛋的卵殼膜等)

          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上具有載體,且不同生物的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構成了對不同物質(zhì)吸收與否和吸收多少的選擇性。

          (如:細胞膜等各種生物膜)

          第二節(jié)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索歷程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nèi)容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zhì)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zhì)分子可以運動糖蛋白(糖被)

          組成: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zhì)與糖類結合形成。

          作用:細胞識別、免疫反應、血型鑒定、保護潤滑等。

          第三節(jié)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p>

          一、被動運輸:物質(zhì)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zhì)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xié)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zhì)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cè)運輸?shù)礁邼舛纫粋?cè),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nèi)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方向 載體 能量 舉例

          自由擴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維生素等

          協(xié)助擴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Ca+等離子、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三、大分子物質(zhì)進出細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jié)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nèi)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tǒng)稱為細胞代謝.

          2、酶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過程,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科學探究思想,發(fā)現(xiàn)的意義

          3、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shù)是蛋白質(zhì),少數(shù)是RNA。

          4、酶的特性: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

          5、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zhuǎn)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

          1、 底物濃度

          2、 酶濃度

          3、 PH值:過酸、過堿使酶失活

          4、 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2、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jié)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么是ATP?是細胞內(nèi)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結構簡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團 ~代表高能磷酸鍵

          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 能量

          ADP轉(zhuǎn)化為ATP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節(jié)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nèi)經(jīng)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chǎn)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

          總反應式:C6H12O6 +6O2 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zhì)基質(zhì) 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zhì) 2丙酮酸+6H2O 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nèi)膜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3、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發(fā)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產(chǎn)生乳酸:C6H12O6 2乳酸+少量能量

          發(fā)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玉米胚

          反應場所:細胞質(zhì)基質(zhì)注意:無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fā)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fā)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fā)酵

          討論:

          1 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儲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節(jié)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

          葉綠素b (黃綠色)

          綠葉中的色素 胡蘿卜素 (橙黃色) 類胡蘿卜素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 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 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2)實驗為何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為何要用培養(yǎng)皿蓋住小燒杯?用棉塞塞緊試管口?

          因為層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種有揮發(fā)性的有毒物質(zhì)。

          (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么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

          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最寬的是葉綠素a,最窄的是胡蘿卜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nèi)膜,基質(zhì),基粒(由類囊體構成)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zhì)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2、光合作用的過程: (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jù)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場所:類囊體薄膜上

          反應式:

          水的光解:H2O 1/2O2+2[H]

          ATP形成:ADP+Pi+光能 ATP

          光反應中,光能轉(zhuǎn)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場所:葉綠體基質(zhì)

          CO2的固定:CO2+C5 2C3

          C3的還原:2C3+[H]+ATP (CH2O)+C5+ADP+Pi

          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zhuǎn)化為(CH2O)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

          聯(lián)系: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俟獾牟ㄩL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诠庹諒姸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酃庹諘r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和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產(chǎn)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nèi),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chǎn)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nèi),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chǎn)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shù)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nèi)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huán)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于自養(yǎng)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CO2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舉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

          自養(yǎng)型生物: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化能合成性細菌

          異養(yǎng)型生物:動物、人、大多數(shù)細菌、真菌

        高一生物知識點8

          (一)有關蛋白質(zhì)和核酸計算:[注:肽鏈數(shù)(m);氨基酸總數(shù)(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總數(shù)(c);核苷酸平均分子(d)]。

          1、蛋白質(zhì)(和多肽):氨基酸經(jīng)脫水縮合形成多肽,各種元素的質(zhì)量守恒,其中H、O參與脫水。每個氨基酸至少1個氨基和1個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來自R基。

          ①氨基酸各原子數(shù)計算:C原子數(shù)=R基上C原子數(shù)+2;H原子數(shù)=R基上H原子數(shù)+4;O原子數(shù)=R基上O原子數(shù)+2;N原子數(shù)=R基上N原子數(shù)+1。

         、诿織l肽鏈游離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個;m條肽鏈蛋白質(zhì)游離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個;

         、垭逆I數(shù)=脫水數(shù)(得失水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數(shù)=n—m;

         、艿鞍踪|(zhì)由m條多肽鏈組成:N原子總數(shù)=肽鍵總數(shù)+m個氨基數(shù)(端)+R基上氨基數(shù);

          =肽鍵總數(shù)+氨基總數(shù)≥肽鍵總數(shù)+m個氨基數(shù)(端);

          O原子總數(shù)=肽鍵總數(shù)+2(m個羧基數(shù)(端)+R基上羧基數(shù));

          =肽鍵總數(shù)+2×羧基總數(shù)≥肽鍵總數(shù)+2m個羧基數(shù)(端);

          ⑤蛋白質(zhì)分子量=氨基酸總分子量—脫水總分子量(—脫氫總原子量)=na—18(n—m);

          2、蛋白質(zhì)中氨基酸數(shù)目與雙鏈DNA(基因)、mRNA堿基數(shù)的計算:

         、貲NA基因的堿基數(shù)(至少):mRNA的`堿基數(shù)(至少):蛋白質(zhì)中氨基酸的數(shù)目=6:3:1;

         、陔逆I數(shù)(得失水數(shù))+肽鏈數(shù)=氨基酸數(shù)=mRNA堿基數(shù)/3=(DNA)基因堿基數(shù)/6;

         、跠NA脫水數(shù)=核苷酸總數(shù)—DNA雙鏈數(shù)=c—2;

          mRNA脫水數(shù)=核苷酸總數(shù)—mRNA單鏈數(shù)=c—1;

         、蹹NA分子量=核苷酸總分子量—DNA脫水總分子量=(6n)d—18(c—2)。

          mRNA分子量=核苷酸總分子量—mRNA脫水總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細胞基因:外顯子堿基對占整個基因中比例=編碼的氨基酸數(shù)×3÷該基因總堿基數(shù)×100%;編碼的氨基酸數(shù)×6≤真核細胞基因中外顯子堿基數(shù)≤(編碼的氨基酸+1)×6。

        高一生物知識點9

          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

          細胞器是細胞質(zhì)中具有特定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稱為擬器官或亞結構。其中質(zhì)體與液泡在光鏡下即可分辨,其他細胞器一般需借助電子顯微鏡方可觀察。細胞器(organelle)一般認為是散布在細胞質(zhì)內(nèi)具有一定形態(tài)和功能的微結構或微器官。但對于“細胞器”這一名詞的范圍,還存在著某些不同意見。細胞中的細胞器主要有:線粒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中心體、葉綠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等。它們組成了細胞的基本結構,使細胞能正常的工作,運轉(zhuǎn)。

          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

          (一)雙層膜

          1線粒體

         。1)結構:內(nèi)膜向內(nèi)折疊形成嵴,其內(nèi)含有少量的.DNA與RNA,可復制

         。2)功能:進行的主要場所

          2葉綠體

          (1)結構:其內(nèi)也含有少量的DNA與RNA,可復制;

          基質(zhì)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還有色素

          (2)功能:進行的場所

         。3)存在:綠色植物的和幼莖皮層細胞

          (二)無膜結構

          3中心體

         。1)存在:動物和低等中

         。2)功能: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4核糖體

          分類(1)游離型核糖體:合成胞內(nèi)蛋白(血紅蛋白,與有關的酶)

         。2)附著型核糖體: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體,一部分激素)

          單層膜

          5內(nèi)質(zhì)網(wǎng)

          分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運輸

         。2)光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合成糖類脂質(zhì)等有機物

          6高爾基體

         。1)中:進一步對分泌蛋白加工,分類和運輸

         。2)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環(huán)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8溶酶體

         。1)其內(nèi)含多種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細胞中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

        高一生物知識點10

          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jīng)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jīng)沖動。

          (2)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nèi)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nèi)正

          (3)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nèi):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性

          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jīng)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xiàn)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jīng)遞質(zhì)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nèi),所以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即在突觸處)的傳遞具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也就是只能從(上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下個神經(jīng)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

          大腦:大腦皮層是調(diào)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jīng)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由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

          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diào)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

          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

          下丘腦:有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

          書寫(W)中樞(能聽、說、讀,不能寫)

          談話(S)中樞(能聽、讀、寫,不能說)

          聽覺(H)性語言中樞(能說、寫、讀,不能聽懂)

          視覺(V)性語言中樞(能聽、說、寫,不能讀懂)

        高一生物知識點11

          易錯點1:對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認識不到位

          易錯分析:

          不清楚一些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如Mg、Fe分別是葉綠素、血紅蛋白的特征元素,而含P的化合物不止一種(如DNA、RNA、ATP、磷脂等化合物中均含有P),是造成這一知識點錯誤的主要原因。需從以下知識點進行記憶:

          1、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N、S、P,含量較多的元素主要是C、H、O、N。細胞鮮重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H、N,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其次是O、N、H。

          2、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S是蛋白質(zhì)的組成元素之一,Mg是葉綠素的組成元素之一,F(xiàn)e是血紅蛋白的組成元素之一,N、P是構成DNA、RNA、ATP、[H](NADPH)等物質(zhì)的重要元素等。

          3、許多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就不能正常進行,植物就會“華而不實”;人體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狀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動物血鈣過低或過高,或機體出現(xiàn)抽搐或肌無力等現(xiàn)象。

          易錯點2:不能熟練掌握蛋白質(zhì)的結構

          功能及相關計算等問題

          易錯分析:

          錯因1:不能正確理解氨基酸與蛋白質(zhì)結構和功能的關系;錯因2:不能理清蛋白質(zhì)合成過程中的相互關系而出現(xiàn)計算性錯誤。要解決本問題,需從以下知識點進行解決:

          有關蛋白質(zhì)或氨基酸方面的計算類型比較多,掌握蛋白質(zhì)分子結構和一些規(guī)律性東西是快速準確計算的關鍵,具體歸納如下:

         、匐逆I數(shù)=失去的水分子數(shù)

         、谌舻鞍踪|(zhì)是一條鏈,則有:肽鍵數(shù)(失水數(shù))=氨基酸數(shù)-1

         、廴舻鞍踪|(zhì)是由多條鏈組成則有:肽鍵數(shù)(失水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數(shù)

         、苋舻鞍踪|(zhì)是一個環(huán)狀結構,則有:肽鍵數(shù)=失水數(shù)=氨基酸數(shù)

          ⑤蛋白質(zhì)相對分子質(zhì)量=氨基酸相對分子質(zhì)量總和-失去水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總和(有時也要考慮因其他化學鍵的`形成而導致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減少,如形成二硫鍵時)。

         、薜鞍踪|(zhì)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數(shù)=肽鏈數(shù)

         、呋虻谋磉_過程中,DNA中的堿基數(shù):RNA中的堿基數(shù):蛋白質(zhì)中的氨基酸數(shù)=6∶3∶1

          易錯點3:區(qū)分不清真、原核細胞

          和病毒的結構、功能等

          易錯分析:

          由于不能認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結構及其獨特的特征,是造成這一錯誤的主要原因。認真識記以下知識,可以幫助同學們走出誤區(qū)。

          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

          (1)同化作用多為寄生、腐生等異養(yǎng)型,少數(shù)為自養(yǎng)型,如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細菌、硫細菌等,進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細菌等。

          (2)異化作用多為厭氧型生物,部分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細菌)。

          (3)生殖方式多為分裂生殖(無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因為原核生物只進行無性生殖。

          (5)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一般包括基因突變。因為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性生殖

        高一生物知識點12

          【生物學習方法】

          1.通過復習舊知識的方式導入新課。

          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是生物教學最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學過程中,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能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產(chǎn)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強烈愿望。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zhì),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在講“植物體內(nèi)物質(zhì)的運輸”一節(jié)時,通過復習莖的結構以及韌皮部、木質(zhì)部的構成導入新課,為學習植物體內(nèi)物質(zhì)的運輸作鋪墊。

          2.利用直觀演示,讓學生從觀察實物和教具的方式導入新課。

          采用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教師若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通過視覺心領神會,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骨的結構時,先發(fā)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zhì)的外面有什么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質(zhì)?這種導入方法,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為講解新課《長骨結構》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3.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新教材中把強化實驗、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實驗探索穿插在正式課文之中,是課本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探索規(guī)律。既長了知識,又學到了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既動腦又動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上“根對水分的吸收”時,就運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引入新課,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蘿卜進行實驗,上課時讓學生講述自己觀察的現(xiàn)象,并說明兩個蘿卜條為什么一個更加硬挺,另一個卻軟縮了。利用這一實驗,就很容易引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4.從生產(chǎn)實驗和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出發(fā)導入新課,啟發(fā)學生懂得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現(xiàn)象導入新課,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到“葉片的結構”時,把學生帶到室外去,叫他們輕搖小樹,注意觀察葉子的'下落情況,重復幾次后,把他們帶回教室,問小學生“葉片下落時,是正面向下,還是反面向下?”學生齊聲答“正面”。教師問,這是為什么呢?稍停后,接著說,這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葉片的結構”有關,就這樣很自然地轉(zhuǎn)入新課。再如講授心臟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時就要講到心率、心動周期等有關知識,就可以從實際問題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用右手手指輕按左手腕橈骨頭尺側(cè),摸到脈搏后,說明這是橈動脈,它的搏動和心臟的跳動是一致的。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半分鐘后停止,統(tǒng)計每分鐘80次的人數(shù),每分鐘70—79次的人數(shù),60—69次的人數(shù),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大家都靜坐在教室里,而每個人的脈搏次數(shù)卻不完全相同呢?心臟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動為什么不會疲勞呢?……從而導入新課。再如講述“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通過了解不少學生對果樹嫁接有一點感性知識,據(jù)此可以設問:“要使一棵蘋果樹上既結出國光蘋果,又結出富士蘋果兩種果實,應采取什么方法?”學生頓時情緒激昂,躍躍欲試,齊答“嫁接!”接著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對此回答不上來,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高一生物知識點13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種 ,屬于 核生物,新陳代謝類型 ,有氧時,呼吸的反應式為: ;無氧時,呼吸的反應式為: 。

          2、條件:繁殖最適溫度 ,酒精發(fā)酵一般控制在 。

         。▊鹘y(tǒng)發(fā)酵技術所使用的酵母菌的來源)

          3、菌種來源:

          現(xiàn)在工廠化生產(chǎn)果酒,為提高果酒的品質(zhì),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長,采取的措施是 。

          4、實驗設計流程圖

          挑選葡萄沖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酒 果醋

          5、根據(jù)教材P4操作提示設計實驗步驟及裝置。

          充氣口作用 ; 排氣口作用 ;

          出料口作用 。

          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 。

          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 ;

          制醋時,應將充氣口 。

          6、實驗結果分析與評價:可通過嗅覺和品嘗初步鑒定,并用______________檢驗酒精存在?捎^察到的現(xiàn)象為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種: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___核生物,新陳代謝類為_________

          醋酸生成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條件:最適合溫度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種來源: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購買。

          4、設計實驗流程及操作步驟:

          果酒制成以后,在發(fā)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將裝置轉(zhuǎn)移至

          ______________0C條件下發(fā)酵,適時向發(fā)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沒有充氣裝置,可以將瓶蓋打開,在瓶蓋上紗布,以減少空氣中塵土污染。

          三、操作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1)為防止發(fā)酵液被污染,發(fā)酵瓶要用 消毒。

         。2)葡萄汁裝入發(fā)酵瓶時,要留出大約 的空間。

         。3)制作葡萄酒時將溫度嚴格控制在 ,時間控制在 d左右,可通過 對發(fā)酵的情況進行及時的監(jiān)測。

         。4)制葡萄醋的過程中,將溫度嚴格控制在 ,時間控制在 d,并注意適時在 充氣。

          【疑難點撥】

          1、 認為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為什么?

          應該先沖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時引起葡萄破損,增加被雜菌污染的機會。

          2、 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防止發(fā)酵液被污染?

          需要從發(fā)酵制作的過程進行全面的考慮,因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雜菌。例如:榨汁機、發(fā)酵裝置要清洗干凈;每次排氣時只需擰松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等。

          3、制葡萄酒時,為什么要將溫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時,為什么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

          答:溫度是酵母菌生長和發(fā)酵的重要條件。20 ℃左右最適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將溫度控制在其最適溫度范圍內(nèi)。而醋酸菌是嗜溫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 ℃,因此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時,為什么要適時通過充氣口充氣?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將酒精變?yōu)榇姿釙r需要氧的參與,因此要適時向發(fā)酵液中充氣。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發(fā)酵有多種微生物的協(xié)同作用,如 、 、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種絲狀 ,常見于 、 、 、 上。新陳代謝類型是 。

          2、 等微生物產(chǎn)生的蛋白酶可以將豆腐中的 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酶可以將 水解成 和 。

          3、現(xiàn)代的腐乳生產(chǎn)是在嚴格的 條件下,將優(yōu)良 菌種直接接種在豆腐上,這樣可以避免 ,保證 。

          二、腐乳制作的實驗流程:

          讓豆腐長出毛霉→ → →密封腌制。

          三、實驗材料

          含水量70%的豆腐,粽葉,盤子,鹽,黃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廣口玻璃瓶,高壓鍋。

          四、實驗步驟

          1、將豆腐切實3cm×3cm×1cm若干塊

          2、豆腐塊放在鋪有干粽葉的盤內(nèi),每塊豆腐等距離排放,豆腐上再鋪干凈粽葉,再用保鮮膜包裹。

          3、將平盤放在溫度為 的地方,毛霉逐漸生長,大約5d后,豆腐表面叢生直立菌絲。

          4、當毛霉生長旺盛,呈淡黃色時,去除保鮮膜及粽葉,散熱及水分,同時散去霉味約36h。

          5、豆腐涼透后,將豆腐間的菌絲拉斷,整齊排在容器內(nèi),準備腌制。

          6、長滿毛霉的豆腐塊(以下稱毛坯)分層擺放,分層加鹽,并隨層高而增加 ,在瓶口表面鋪鹽 ,以防止 ,約腌制8d。

          7、將黃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鹵湯。鹵湯酒精含量控制在 為宜。

          8、廣口玻璃瓶刷洗干凈,用高壓鍋在1000C蒸汽滅菌30min,將腐乳成坯擺入瓶中,加入鹵湯和輔料后,將瓶口用酒精燈加熱滅菌,用膠條密封,常溫下,六個月即可以成熟。

          【疑難點撥】

          1、王致和為什么要撒許多鹽,將長毛的豆腐腌起來?鹽在該過程中起什么作用?

          鹽能防止雜菌污染,避免豆腐腐敗。鹽能抑制多種微生物的生長。

          2、配制鹵湯時,一般將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過高過低都不行,為什么?

          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后期發(fā)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zhì)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3、豆腐坯用食鹽腌制,其作用是什么?

          ①滲透鹽分,析出水分 ②給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鄯乐姑估^續(xù)生長和污染的雜菌繁殖 ④浸提毛霉菌絲上的蛋白酶

          4、腐乳在釀造后期發(fā)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什么?

         、俜乐闺s菌污染以防腐

          ②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由于酒中特別是黃酒中含有酵母茼,經(jīng)發(fā)酵可產(chǎn)生醇,并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賦予腐乳風味

         、劾诤笃诎l(fā)酵

          5、鹵湯中香辛料的作用是什么?

         、僬{(diào)味 ②促進發(fā)酵 ③殺菌防腐

          解釋:(香辛料如花椒、大蒜、茴香中含有花椒酰胺、蒜辣素、茴香醚及茴香醛等,有極強的殺菌力;又有良好的調(diào)味功能;香辛料成分參與發(fā)酵過程,合成復雜的酯類,使腐乳形成特有色、香、味。)

          6、你能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豆腐長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長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絲。嚴格地說是直立菌絲,在豆腐中還有匍匐菌絲。

          7、我們平常吃的豆腐,哪種適合用來做腐乳?

          答:含水量為70%左右的豆腐適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過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8、吃腐乳時,你會發(fā)現(xiàn)腐乳外部有一層致密的"皮"。這層"皮"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對人體有害嗎?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發(fā)酵時在豆腐表面上生長的菌絲(匍匐菌絲),它能形成腐乳的"體",使腐乳成形。"皮"對人體無害。

          《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一、基礎知識

          3、在本課題中,我們主要探究有關加酶洗衣粉的三個問題: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 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在什么溫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 最好,三是 的洗衣粉,其洗劑效果有哪些區(qū)別。

          二、實驗操作

          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

         。1)實驗遵循的原則:實驗變量為洗滌劑,設計時應遵循 原則、 原則,有效地控制其他變量,如水的用量、污染物的量、所用實驗用布的質(zhì)地大小、兩種洗衣粉的用量,攪拌及洗滌時間。

         。2)實驗過程

         、偃芍淮鬅 ,用量筒分別量500mL蒸餾水放入其中,放入400C的水浴鍋保溫。

          ②將制好的污染布和洗衣粉(一組為 和 ,另一組為 和 )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

         、塾貌AО敉瑫r充分攪拌 時間,一段時間后攪拌可重復進行。

         、苓^相同的時間后觀察洗滌效果,探究加酶洗衣粉使用時的最適溫度。

          2、不同種類的酶洗衣粉對同一污漬的洗滌效果

         。1)實驗原理:不同種類的加酶洗衣粉所加的酶不同,而酶具有 ,所以對不同污漬的洗滌效果不同。

         。2)實驗過程:根據(jù)表格設計實驗步驟

          編號 污漬

          類型 洗滌效果 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復合酶 普通洗衣酶 1 雞血 2 牛奶 3 菜油 4 番茄汁 5 墨水 6 染料 【疑難點撥】

          1、普通洗衣粉中包含哪些化學成分?

          提示:普通洗衣粉中通常包含有:表面活性劑、水軟化劑、堿劑、漂白劑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還含有增白劑、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劑等。

          2、在本課題中你打算使用什么方法和標準判斷洗滌效果?

          提示:可在洗滌后污物的殘留狀況,如:已消失、顏色變淺、面積縮小等,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劑效果好,可以用絲綢作為實驗材料嗎?

          不能。因為絲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它會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損壞衣物。

        高一生物知識點14

          知識點總結

          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細胞作為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其物質(zhì)的輸入和輸出與細胞的物質(zhì)組成和結構也是緊密相連的。細胞膜是細胞進行物質(zhì)運輸?shù)幕A,因此,要理解物質(zhì)出入細胞的具體情況首先需要明白細胞膜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對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大家需要理解科學家在探索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用到的科學方法、觀察到的現(xiàn)象以及相關的推測,明白科學事實的發(fā)現(xiàn)是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來逐漸完成的,并且要知道生物膜的具體結構仍然是在批判中發(fā)展的。

          物質(zhì)進出細胞的方式包括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以及大分子、顆粒性物質(zhì)出入細胞的方式兩個重要內(nèi)容,其中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是這節(jié)介紹的重點。小分子和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有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兩種,被動運輸又分為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被動運輸是一種順濃度梯度的運輸,需要載體的運輸叫協(xié)助擴散,不需要載體的叫自由擴散,都不消耗能量;主動運輸是一種能夠在逆濃度條件下的運輸方式,需要載體協(xié)助下進行,是消耗能量的。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zhì)不能夠直接進行跨膜運輸,他們進出細胞要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通過膜的融合進出細胞,稱為胞吞和胞吐,也叫內(nèi)吞和外排,都是消耗能量的。在這里大家需要記住不同物質(zhì)進出細胞的方式是什么樣的,如:H2O、O2、CO2等小分子物質(zhì)和甘油、乙醇、笨、脂肪等脂溶性物質(zhì)是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的;紅細胞、肝臟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xié)助擴散的方式;小腸細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無機鹽,以及植物對礦質(zhì)元素的吸收都是通過主動運輸來完成的。

          常見考法

          本節(jié)考查的重點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的實驗驗證和分析、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降奶骄康。高考對本?jié)內(nèi)容的考查方式主要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結合有關細胞的基礎知識,綜合考查對細胞的物質(zhì)輸入和輸出的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誤區(qū)提醒

          細胞膜的結構和其他的生物膜是有些區(qū)別的,如細胞膜的外表面有少量的糖類,這些糖類通常和蛋白質(zhì)結合形成糖蛋白,也有少量的糖類和脂質(zhì)結合形成糖脂來執(zhí)行特定的功能,而這些結構在其他的生物膜中是不存在的。這個也可以作為判斷細胞內(nèi)外的一個依據(jù)。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是細胞膜的結構特定,選擇透過性是細胞膜的功能特性;細胞膜的流動性是表現(xiàn)其選擇透過性的'結構基礎,因為只有細胞膜具有流動性,只有它是運動的,才能運輸物質(zhì),才能表現(xiàn)其選擇透過性。載體是細胞膜上的一類蛋白質(zhì),當然,細胞膜上除了載體外還有很多種蛋白質(zhì),如組成細胞膜結構的結構蛋白等等;載體具有特異性,在細胞膜上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這叫做載體的飽和現(xiàn)象,當細胞吸收該物質(zhì)的載體都參與運輸?shù)臅r候,細胞吸收該物質(zhì)的速度達到最大值。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shù)谋举|(zhì)區(qū)別要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典型例題】

          1.以下哪些過程是主動運輸( )

          A、氯離子在血細胞和血漿之間運動 B、鈉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運輸 E、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F、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 G、紅細胞從血漿中吸收鉀離子

          解析:該題主要考察主動運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判斷物質(zhì)的主動運輸方式,有三個關鍵:一是被運輸?shù)奈镔|(zhì)是否通過細胞膜;二是明確物質(zhì)轉(zhuǎn)運是否需要載體;三是否需要能量。氯離子和氧在血液中的運輸是的細胞間隙中的運動,不通過細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動運輸?shù)膯栴};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擴散;紅細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載體但不消耗能量。

          答案:BFG。

          【總結升華】

          一定要熟記一些常見物質(zhì)的跨膜運輸方式:H2O、O2、CO2等小分子物質(zhì)和甘油、乙醇、笨、脂肪等脂溶性物質(zhì)是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的;紅細胞、肝臟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xié)助擴散的方式;小腸細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無機鹽,以及植物對礦質(zhì)元素的吸收都是通過主動運輸來完成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無機鹽離子出入細胞是主動運輸?shù)姆绞健?/p>

        高一生物知識點15

          1、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zhì)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3、制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4、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chǎn)蛋白質(zhì)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有關;無膜

          液泡:調(diào)節(jié)植物細胞內(nèi)的滲透壓,內(nèi)有細胞液

          內(nèi)質(zhì)網(wǎng):對蛋白質(zhì)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zhì)加工,分泌

          5、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

          維持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生物膜系統(tǒng)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高一生物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一生物知識點12-31

        高一生物知識點08-04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1-17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08-04

        高一生物知識點梳理08-03

        高一生物知識點匯總07-30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通用02-16

        高一生物知識點(15篇)12-31

        【薦】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