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2 08:18:37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時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1

          認識時鐘

          科藝活動:認識時鐘

          活動目標:

          1.通過主題性綜合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和用途,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2.在活動中,激發(fā)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3.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愛惜時間,珍惜生命。

          活動準備:

          各類時鐘、筐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符)、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師生共同進入活動狀態(tài)。

          2、談話激趣,自然引入本活動主題--時鐘。

          老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嗎?(讓孩子自由說)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通過時鐘)

          3、分散幼兒思維,給孩子一個自由想象和回憶的空間。

          老師:時鐘是什么樣子的?你能說一說你見過的時鐘嗎?(幼兒自由回憶并進行描述)

          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時鐘,并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

          老師:原來你們見過這么多不同形狀的時鐘啊,今天,我還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時鐘呢!我們一起來仔細的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吧!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時鐘,發(fā)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老師:看看你的時鐘上面有什么?(數字、刻度、時針、分針、秒針)

          你的時鐘跟別的小朋友的時鐘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

         。〞r鐘上都有數字、刻度、時針、分針、秒針。不同的是:它們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

          --為什么會有這些呢?如果沒有會怎么樣?(讓

          幼兒自由想象)

          5、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時針、分針運轉的規(guī)律。

          --讓幼兒動手操作,發(fā)現時針、分針運轉的規(guī)律。

          老師:時針和分針是怎么來告訴我們時間的呢?請你自己認真想一想,做一做。

          老師:時針和分針它們非常喜歡和我們一起做你追我趕的游戲呢,它們是怎么做的?(教師撥動時針,讓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

          老師:時針走的慢還是分針走的慢?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6、師生共同小結?偨Y時針、分針運轉的規(guī)律。

          老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和時鐘做好朋友嗎?那你們把它的小秘密都記在心里了嗎?能悄悄的告訴我時鐘上面有什么嗎?時針和分針是怎么運轉的呢?

         。ㄓ變痕x躍發(fā)言)

          7、教育幼兒要愛惜時間,珍惜生命。

          老師:時鐘可以告訴我們現在是什么時間,那我們就要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孩子們,我們一定要愛惜時間。

          活動延伸:

          藝術綜合活動--時鐘

          活動評價:

          我們每天根據時間來做不同的事情,而時鐘就是時間的載體,我們通過本主題活動讓孩子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和分針運轉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讓幼兒通過活動能愛惜時間,知道時間的珍貴。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時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也有了珍惜時間的愿望,從而充滿自信地去迎接人生新階段。我們不僅希望在這一主題中,而且在整個學期中都把珍惜時間教育貫穿始終,讓幼兒從小就有良好的時間觀念。珍惜時間會讓幼兒受益終生。

          活動

          >反思:

          為什么要有時鐘呢?時鐘的作用是什么呢? 由時鐘人們會很自然的想到時間,針對問題,根據我們班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們預舍了本主題活動的目標,在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活動成功的關鍵是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獲得發(fā)展,主要體現在:

          一、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科學教學應該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我首先用歡快的音樂形成輕松的活動氣氛。認識時鐘時,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說明時鐘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fā)幼兒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

          二、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

          科學的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fā)展,不是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為了體現新的教學思想,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由想象,勇敢發(fā)言。通過合作交流,引導幼兒認識時鐘,讓幼兒自覺掌握時間的概念。

          三、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學習方式

          在練習時,通過幼兒的親手撥鐘實踐

          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認識時鐘”的活動過程是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接受能力,并根據我們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能力來設計的,活動中幼兒和教師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動的效果非常好,從活動過程來看,我們設計的思路在符合《綱要》要求的同時也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其他教師在使用本活動設計時可以適當的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提高難度,比如可以讓幼兒認識時間等。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2、發(fā)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實物掛鐘一個,自制一個鐘。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鐘

          1、提問:它叫什么?家里還有哪些鐘(大座鐘,催我們早早起的小鬧鐘,還有人們?yōu)榱藬y帶方便,將鐘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鐘的作用是什么?(時鐘不停地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鐘上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學習和休息)。

          二、教師出示自制的鐘

          1、請幼兒看看這個鐘是什么形狀的(圓形的),小朋友們還看見過什么樣的鐘(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請幼兒看看鐘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數字,有二根針)教師講解鐘上的數字"12"總是在上面,"6"總是在下面,并教幼兒認識"時針"和"分針"的名稱。

          三、教師將時針、分針都撥在"12"上,然后將長針轉一圈,讓幼兒注意短針有什么變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個數字)教師反復撥幾次,使幼兒明白長針(分針)每走一圈,短針(時針)就走一個字,這就是一個小時。

          四、教師繼續(xù)撥長針。邊撥邊告訴幼兒當短針(時針)正指向某一個數字,長針(分針)正指向12時就表示"×點鐘"。邊撥邊和幼兒一起說:"一點鐘、二點鐘、三點鐘……"直到"十二點"(即兩針再次重合)為止。

          五、請幼兒看一日作息圖片,要求全體幼兒按上面的方法在老師自制的`硬紙片鐘面上撥出各個鐘點(早上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餐,下午5點放學,晚上8點睡覺)。

          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間進行各種活動,珍惜時間,上學不能遲到,放學時不能在路上貪玩。

          六、教師再將長、短針都撥到"12"上。請幼兒注意老師撥針,教師邊撥邊說"分針從12開始走起,經過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遠了?)"。這時,時針走在12和1的中間,這就是12點半"告訴幼兒分針走半圈,指在6上面,時針就走半格,就是半點鐘,然后教師依次撥1點半、2點半、3點半。

          七、教師再請幼兒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紙鐘面上撥出半點鐘。請小動物檢查是否撥對了(1點半小猴檢查,6點半小老鼠檢查,10點半奧特曼檢查,最后老師說晚上6點了,出示大灰狼,請幼兒將鐘反個面放在桌上,不讓大灰狼看)。

          八、玩老狼老狼幾點鐘游戲,請幼兒撥鐘。

          1、講游戲規(guī)則:小朋友們扮小羊撥鐘,老師說幾點,小羊就撥幾點,請老狼看鐘。小羊撥好了鐘就定住,老狼看時間未到就不吃小羊,時間到了6點,就吃小羊。

          2、請幼兒將鐘當方向盤,開車出教室玩游戲。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以游戲作引導,以掌握概念為目標,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動手和觀察過程中認識時鐘的結構,運行規(guī)律和整點,同時又滲透了時間觀念教育,將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yōu)槿の栋蝗坏幕顒。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同時更好地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學習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這個環(huán)節(jié)時剛開始時有點不理時針和分針的關系,還有的幼兒是理解之后卻不能用語言來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更加注重一些小細節(jié),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3

          設計意圖

          時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幼兒時常都能見到它。幼兒學會認識時鐘,能更好的學會作息時間。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的指導要求:我們的教育應該和幼兒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把幼兒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事物與現象轉換為知識點傳授給幼兒,從而達到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為此,我選擇了以時鐘的相關知識和幼兒一起互動來達到教學的目的。

          活動目標

          1、了解鐘面的構成,認識時針和分針。

          2、初步感受指針的行走方向和行走關系,探索鐘面上的“整點”和“半點”。

          重點難點

          重點:認讀整點和半點。

          難點:認讀并能撥出整點半點。

          活動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人手一份紙片鐘。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滴答、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請小朋友猜一猜謎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時鐘吧!

          二、認識鐘面,初步了解分針、時針以及它們的運轉方向和關系。

         。ㄒ唬┙Y合課件,幼兒觀察時鐘,師幼交流。

          1、教師:鐘面上有什么?有幾個數字?分別是幾?

          2、師幼共同手口一致點數鐘面數字1~12,初步感知順時針方向。

          (二)認識時針與分針。

          1、教師:鐘面上除了數字還有什么?

          2、教師:有幾根指針?它們有什么不同?分別叫什么名字?

          3、小結:又粗又短的指針叫時針,又細又長的指針叫分針。

          (三)觀看課件,初步了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系

          1、教師:時針、分針走得是一樣快嗎?誰走得快?它們是按什么方向行走的?(教師反復演示課件上的動態(tài)時鐘)

          2、小結:分針和時針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分針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表示1小時。

          三、認讀整點和半點

         。ㄒ唬┱J讀整點。

          1、提問:我們怎樣認讀時鐘上的時間?

          2、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點。時針指在數字幾就表示幾點。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走一圈,時針就走一格,也就是從一個數字走向下一個數字,代表已經過去一個小時。如: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1就表示1:00;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11就表示11:00。

          3、結合幼兒日常生活圖片,鞏固練習認讀整點。

          提問: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她是幾點起床的?我們怎樣用數字來表示7點整?(7:00)小朋友在干什么?是幾點整?我們用什么數字來表示?(8:00)

          4、教師和個別幼兒任意說整點,全體幼兒來撥。

         。ǘ┱J讀半點。

          1、提問: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點,當分針指在數字6又表示什么呢?

          2、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會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就表示半點。(出示表示半點的時鐘)我們要看時針順時針經過了哪個數字在前,就是幾點半。如: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指在數字5和6中間,時針經過了數字5,5在前,就表示現在是5:30。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指在數字9和10的中間,時針經過了數字9,9在前,就表示現在是9:30。

          3、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圖片,鞏固練習認讀半點。

          提問: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幾點半來上幼兒園?我們怎樣用數字來表示?(7:30)小朋友在干什么?幾點半睡覺?用數字怎么表示?(8:30)

          4、教師和個別幼兒說半點,全體幼兒來撥。

          四、游戲“我撥你說,你撥我說”。

          1、教師:請小朋友找一個或兩個旁邊的小朋友,一個小朋友來撥整點和半點,另一個或兩個小朋友來說出他撥的整點和半點是多少?然后交換。

          2、教師觀察指導幼兒“撥”和“說”整點、半點。

          五、幼兒完成操作卡。

          1、全體幼兒完成操作卡連線,個別幼兒白板互動連線。

          2、集體驗證結果。

          六、活動延伸

          我們拿著操作卡和時鐘回教室撥一撥我們一天的作息時間,好嗎?

          活動總結

          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認識時間十分重要。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數學活動認識時鐘,為了解鐘面的構成,認識時針和分針;初步感受指針的行走方向和行走關系,探索鐘面上的“整點”和“半點”。我也制作了課件,讓幼兒充分進行感知和探索。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對于認識鐘表的'興趣濃厚。

          那么在活動開始時,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引題的時候引用了“謎語”導入,讓幼兒知道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時鐘。接下來我出示了鐘表,讓幼兒認一認鐘表的結構,并且找一找1—12這12個數字,他們所在的位置和所運轉的方向,接下來通過課件演示,首先我先讓幼兒了解了在鐘面上時針是哪一根,分針是哪一根,并且了解了在鐘面上走了一圈是什么概念,從而引出后面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么變化,讓幼兒通過自身的觀察得出結論,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時。課件中時鐘動態(tài)的行走讓幼兒清楚地了解時針和分針,及它們的運轉關系和方向,反復操作后,幼兒有所體會順時針的運轉方向。在認識整點和半點時,先讓幼兒來認一認,給孩子主動探索的時間,然后我再告訴幼兒怎樣來認讀整點和半點。在幼兒撥整點和半點環(huán)節(jié),我讓全體幼兒來檢查個別幼兒的鐘面上整點與半點的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有錯誤之處請大家?guī)椭恼,通過這樣的一個游戲使幼兒又一次鞏固認識了整點與半點,而且在游戲上學習,幼兒的興趣也很濃厚。幼兒在連線操作環(huán)節(jié),把時鐘上的時間與數字表示的時間相連時,基本都正確了,說明幼兒還是掌握了。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4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yǎng)愛科學的意識和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營造高漲的學習氛圍。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彼,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于振奮狀態(tài)呢?于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在玩中學數學。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皟和闹腔墼谒氖种讣馍稀!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5

          一.分析教材

          園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0離園……這樣易引起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使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培養(yǎng)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使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鐘,讓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掌翁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始終以為主體。根據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采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在活動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fā)現法、游戲法,讓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借助環(huán)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鐘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鐘各兩只,人手一只鐘,實物一只。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ǘ┗顒右婚_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表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后出示食物鐘,請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鐘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ㄈ┗静糠衷诨顒游冶苊饬"一言談"和"問答",注重主動的觀察,鼓勵發(fā)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觀察鐘面,指導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鐘面上有什么?""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么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在本環(huán)節(jié),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只鐘,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fā)現這三只鐘有什么秘密?"讓觀察,比較,最后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只動物鐘,讓說說幾點鐘,使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鐘,激發(fā)了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的細心主動觀察,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由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后不進行操作演示,讓想一想,2點到點分針時針是怎么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磮D撥時間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講講己是幾點睡覺的,讓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guī)習慣的培養(yǎng)。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在每組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叫介紹多種鐘、表及國內外有關鐘表趣聞,豐富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戲,教師有意識的引導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匯:如游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設置時鐘,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床、進餐等,幫助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認識時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半時》教學設計12-12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2-14

        倒數的認識的教學設計12-08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12-24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1-02

        比例的認識教學設計02-01

        圓錐認識的教學設計03-05

        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02-19

        倒數認識教學設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