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1
今天有幸聽了王老師在“閱讀與寫作——兒童視野下的語用教學研究”活動中執(zhí)教的《凡卡》一課,讓我感慨良多。
高段的課文內(nèi)容大多數(shù)都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孩子們不能,也無法很好地感受、體味課文中故事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經(jīng)歷,以及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這常常使老師們頭疼。但是這樣的問題今天在王老師的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入“情”——
王老師圍繞凡卡的自述:“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苯Y合凡卡挨打、挨餓、挨凍的`三個畫面,讓學生反復回到那句話中,通過一個又一個悲慘的畫面,讓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吶喊出凡卡的痛苦自述,孩子們一個個地都隨著王老師優(yōu)美的語言,精煉的話語舍身處理地感凡卡之感,痛凡卡之痛。
入“境”——
王老師很好地利用了背景資料,帶領孩子們結合當時俄羅斯黑暗的時代背景,深刻地理解凡卡悲慘生活并不是一個兩個人造成的,而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使然。在當時沙皇的黑暗統(tǒng)治下,還有無數(shù)個凡卡在生活在悲慘世界中。既升華了主題,又教會孩子們要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借助文章的寫作背景。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2
感謝兩位老師為我們展示了精彩的課堂。為什么感謝?武老師臨時受命,他是在趙老師生病的情況下臨時接受任務的;趙老師是在身體還未康復的情況下又來講課的。因為他們,我們的教研充滿了生命力。
我是身臨其境者,我參與了三節(jié)課的始終,縱向對比三節(jié)課,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我自己的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材內(nèi)容本身很壓抑,但那天的課堂,確實也有壓抑的氣氛;武老師的課堂比較輕松,一如以往的風格——隨意;趙老師一直公認為激情四射,今天有體現(xiàn)。
在內(nèi)容的處理上,雖說是同課同構,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先行課的基礎上,都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武老師的作者簡介重在閱讀的推薦。趙老師的導入抓住了教材的縱向聯(lián)系,從《窮人》入手,知道都是俄國作家,都是反映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在語用上,我們和武老師的處理方式基本相同,趙老師有自己的理解,在處理反襯這種表達手法的時候,她不是就段講段,而是讓學生回到課文,找出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這種手法,就覺得很好,學了,理解了,去找,就是運用,學生很快找到了幾處反襯的段落。
在課堂氛圍上,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我是咬牙切齒帶學生走進文本,武老師太輕松,趙老師自己走進去,但部分學生還是游離于文本之外。
反思這幾節(jié)課,我認為自己應從以下幾點改正。
一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說不要時時抓的太緊。武老師幾個問題的處理明顯比我好。比如,他夢想的生活什么樣?凡卡指望過什么,都讓學生充分地說,都留足了時間,就顯得氣氛輕松。而我,總是不放心,總是有不展示自己的'環(huán)節(jié)不過癮的感覺。抓得太死,學生就放不開。
二是深入挖掘教材。有句話說,老師的解讀有多深,學生就能走多遠。確實如此,老師如果不認真挖掘,學生的理解總是浮于表面。如果老師首先想到了,學生即使不能理解,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趙老師在對社會的黑暗和表達手法的運用上,也動了腦筋,顯得課堂有了深度和高度。
學無止境。我們在看一節(jié)課的時候,不能停留于看熱鬧,每節(jié)課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都需要靜靜地反思和總結。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及主要內(nèi)容:
⑴這是一篇講讀課文。它以真切細致的描寫,深刻感人的內(nèi)容,催人淚下的藝術魅力為課文的特點。
⑵文中有一幅彩圖,體現(xiàn)了凡卡寫信前的害怕,寫信時的痛苦,以及哀求爺爺把他帶回鄉(xiāng)下去美好想象。
⑶這篇課文,主要講在十九世紀后期的舊俄時代。凡卡由農(nóng)村來到城市的一鞋鋪當學徒。他受盡了種種折磨,過著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寫信告訴爺爺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流露出自己對獻禮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2、教學重點和難點:
、胚@篇課文的重點是理解凡卡寫信的內(nèi)容,了解凡卡的苦難生活,通過凡卡的神態(tài)、動作、聯(lián)想,了解凡卡的內(nèi)心世界。
、七@篇課文的難點是課文把作者的敘述、信的內(nèi)容和凡卡的回憶交*在一起,同時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這種復雜的穿插和變化人稱的寫法是初次接觸。這是教材的難點。
二、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沙皇統(tǒng)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命運,激好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學習凡卡寫信的內(nèi)容以及他的神態(tài)、動作、聯(lián)想來了解凡卡的內(nèi)心世界。
3、學習本課十五個生字、十二個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要服務于學法,要體現(xiàn)和滲透學法。教法要依據(jù)訓練重點,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斗部ā愤@篇課文,教師要緊扣訓練重點,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發(fā)揮教師情感,大膽處理教材,設計“以導助學,以情促學,以情促學,長文短講,以讀代講”的教學學法。
1、布置學生借用工具書的方法學習生字、新詞。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抓住文中引導的作用,區(qū)別課文哪些是“信的內(nèi)容、回憶往事和作者的敘述”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然后逐個進行教學。
2、直奔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一開始,教師就可引導學生直奔課文中心,進入凡卡的'角色,體會凡卡的悲慘命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興趣達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
3、以導助學,以讀促情:
引導學生快速閱讀“信的內(nèi)容”緊扣凡卡的悲慘命運“設疑提問,按文入情”,在學生了解了六件事,感到學徒生活這件事印象最深刻時,抓住主要矛盾,環(huán)環(huán)緊扣,勾畫重點詞點句“揪、拖、揍、戳、打”,引導學生進入學徒生活的悲慘情境。此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親愛的爺爺……我就要死了!敝笇W生并自己范讀把“發(fā)發(fā)、再也、跪下”讀重音,以體現(xiàn)凡卡在絕望中。在讀兩處省略號的時候,停頓的時間稍長些,以體現(xiàn)凡卡當時難過心情。在讀“我再也受不住了”和“我要死了”這兩句加上輕輕的抽泣聲,效果更好了。這樣從聲音的高低、輕重、緩急讀法,使學生產(chǎn)生如聞凡卡的哭聲,如見凡卡挨打的場面,產(chǎn)生聲淚俱下的效果。從而達到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
4、運用“對比法”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
通過學生自由讀、合作讀、領讀、對比讀等方法,體會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產(chǎn)生憤恨與同情的感情,提高閱讀效果。在講“回憶往事”時,采用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山林怎么樣?凍了的山林喳喳地響。
爺爺怎么樣?爺爺凍得吭吭地咳……
小樅樹怎么樣?許多小樅樹披著濃霜……
小野兔怎么樣?忽然不知從什么地方……
學徒生活的痛苦和砍圣誕樹時的樂趣進行明顯對照,在對比中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達到教學與發(fā)展學生思維的辯證關系。
5、利用電教手段,了解凡卡的內(nèi)心:
在教學中,把課文中的插圖采用投影儀器進行放大,通過對插圖"神像、楦頭"等景物的教學,體會凡卡寫信前擔心害怕的心理。通過對凡卡神態(tài)的教學,體會凡卡信時的痛苦和哀求爺爺把他帶回鄉(xiāng)下去的向往心理。
6、采用先教后放的方法,體現(xiàn)教學的民主性:
在學習凡卡學徒生活時采用精講精練,在講回憶往事時采用扶讀方法,在學習作者的敘述時采用放的方法讓學生自學,突出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風、學風,充分顯示了教學的民主性,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發(fā)揮,妥善處理了教與學的辯證統(tǒng)一。
7、采用“總──分──總”的教學方法,理解課文:
教學中“從整體感知,明確重點、教給方法,提示重點、嘗試學法,理解重點、運用學法鞏固重點、反饋全文、延伸重點”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結構程序。
四、教學程序
本課用三課時教學。
1、第一課時:
、沤柚ぞ邥詫W生字新詞。
、茖W生快速閱讀、按寫信前、寫信、寫信后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峭黄齐y點,弄清"信的內(nèi)容、回憶往事和作者的敘述"三部分內(nèi)容。
、壤首x全文,讀懂句子。
2、第二課時:
、乓罁(jù)教材內(nèi)容,設疑提問,直奔中心明確重點
、平探o學習方法,學習"信的內(nèi)容"了解凡卡的悲慘命運。
、菄L試學法,學習"回憶往事"通過與凡卡學徒生活的對比,理解訓練重點。
、壤秒娊獭⑼ㄟ^圖片的景物,凡卡的神態(tài)、運作、聯(lián)想的想象,了解凡卡的內(nèi)心世界。
、煞答伻,延伸訓練重點。
3、第三課時:
、虐缪萁巧,分角色朗讀全文。
、茝穆曇舻母叩汀⑤p重、緩急的讀法,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强偨Y全文,說說凡卡這篇課文為什么感人。
⑷指導完成課后第二題。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反映教材內(nèi)容,表現(xiàn)教學思維輔助教師講解,啟迪學生思維,是完成教學的主要手段。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敘寫學習目標的依據(jù)是:基于課程標準、基于教材、基于學情三個方面。
在《課標》中,針對這節(jié)課的描述是:
在新課標的倡導下,如何積極主動地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體現(xiàn)新型的師生關系,滲透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是我們課程改革下的新型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共分六個方面,就《凡卡》這一課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說教材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tǒng)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nèi)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二是采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學情
由于本課的內(nèi)容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所以學生需要提前對那個時期的有關背景進行了解。因此,課前要求學生收集和凡卡有關的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走進課文,了解沙皇統(tǒng)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fā)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說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六年級著重對學生進行閱讀體驗的訓練和閱讀方法的指導。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我設計了如下目標:
1、通過課前的有效預習,能認讀14個生字和本課的新詞語。
2、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nèi)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3、體會作者的敘述、信的內(nèi)容和凡卡的回憶交織在一起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中“夢”的含義。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nèi)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重點:理解凡卡寫信的內(nèi)容,了解凡卡的苦難生活,通過凡卡的神態(tài)、動作、聯(lián)想,了解凡卡的內(nèi)心世界。難點:3、體會作者的敘述、信的內(nèi)容和凡卡的回憶交織在一起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中“夢”的含義。
四:說評價設計
評價任務一:認讀生字詞,交流容易出錯的讀音及字形。(檢測目標一的達成)
評價任務二:通過反復朗讀體現(xiàn)凡卡學徒生活悲慘的重點句段,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感受凡卡“連狗都不如”的悲慘生活,激發(fā)學生同情心和對黑暗社會的憎恨。(檢測目標二的達成)
評價任務三:通過思考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和拓展練習進而揭示社會根源、體會夢的含義。(檢測目標三的達成)
五:說教學程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教學做合一!辟N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我設計了承接課前,精巧導入——初讀課文,把握脈絡——讀信悟情,解答疑問——再問再議,拓展練筆的教學程序。
教程(一)檢查預習。交流易錯的字音和字形。
教程(二)初讀課文,把握脈絡。
設計“四讀”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兒童化的語言進入角色,拉近師生距離。1讀: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2讀:同桌互讀課文,用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交流詞語的意思。3讀:把最感動自己的地方多讀讀,用喜歡的符號分別畫出文中寫信和回憶的部分。4讀: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和恼Z言滲進學生的心靈,從而感覺老師其實和自己是平等的。課堂也因此而寬松、和諧、生氣盎然,自然地將他們引入了課文情境中去。富有坡度層次的`自讀設計,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都有不同的收獲,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基本解決生字的讀音,為下一步的繼續(xù)學習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
教程(三):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用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崩蠋煷竽懙胤攀,讓學生讀書,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邊讀邊想,并大膽地說出朗讀體會。由于課文篇幅比較長,內(nèi)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nèi)容最重要、感情最強烈的段落。接著直奔主題,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1、挨打。用什么打?打的程度怎樣?從哪里看出來的?用喜歡的符號勾出相應的動詞;2、挨餓。吃的東西幾乎沒有;3、挨凍。睡在過道上,一就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nèi)心難以忍受的痛苦,采用自讀——抽讀(抽生評價)——小組讀(生評)——男女生賽讀(師評)——齊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苯又寣W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并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yǎng)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文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然后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后,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nèi)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課文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xiāng)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后擴展練習:
1、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ㄒ酝貙拰W生思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目的,為他們創(chuàng)設想像的空間,提供創(chuàng)新思維的情境,啟發(fā)學生積極動腦,充分地交流、討論,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提高,情感得到升華。)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5
一、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珂夫寫于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tǒng)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shù)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珂夫在父親的雜貨店里,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tǒng)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nèi)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采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一是體會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為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由于在第一課時中已經(jīng)完成了初讀感知、整體建構、略讀“回憶”和學習生字的教學目標,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2、初步領悟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nèi)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nèi)容很豐富,其中反映主旨的核心內(nèi)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nèi)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nèi)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所采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土晫,初設疑問:
導入新課,從復習課文內(nèi)容入手,回顧《凡卡》一文的寫作特點,并在學生把握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然后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為統(tǒng)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于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ǘ┳x信悟情,解答疑問
由于課文篇幅比較長,內(nèi)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nèi)容最重要、感情最強烈的段落。接著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nèi)心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并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yǎng)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后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么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后,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nèi)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xiāng)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ㄈ┰賳栐僮h,拓展練筆:
小說最后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并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播放最后一節(jié)課文錄音,讓學生領悟:對于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最后,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后擴展練習:1、課文在凡卡睡熟并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四、說板書和作業(yè)
板書:加上題目只有十個字,簡明扼要地將凡卡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與回憶中生活的快樂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入體會小說的思想感情和小說表達上的特點。
作業(yè):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fā)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6
本節(jié)課的教學,語言清晰明朗,親和力強、環(huán)節(jié)與時間分配得當、方法靈活多樣、過程緊湊、邏輯性強、重難點突出等。
課文導入部分采用補充課題,讓學生對凡卡有了初步的認識,繼而通過填空向學生介紹作者“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契科夫以及其作品特點,引導學生以“可憐”“可悲”“悲慘”等詞語總結凡卡的命運。
在講授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讓學生找出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寫凡卡的悲慘生活?再引導學生把全文分為三個部分:挨打、挨餓、挨困。接著引導學生分析凡卡悲慘的命運,體現(xiàn)作者表達的層次性、條理性。同時以揍、撈、戳等關鍵字引導學生用悲慘的語氣讀出相關句子來直接體會直接描述的寫作方法。
課文圍繞以學生“讀”為中心,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采用多形式的'朗讀,抓住關鍵字進行朗讀表演:以“喳喳、吭吭、一會兒、一斗煙、一陣子”體會“生活樂”;以“啦、拿雪擦亮了、眨著眼”體會“景色美”;以學習哀求語氣片段,感受痛苦心情,體會反復呼告引起強烈震撼的表達效果,最后師生共同討論故事結尾,感受人物的命運從而結束全文。
我真正感覺到:教有法而無定法。同樣的一節(jié)課,在不同教學者的指導下所展示給我們的將是大相徑庭的不同效果。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首先不僅我們要認真體會作者的意圖及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教會學生學習體會的把握。在課文的講述中,采用哪種合理教學手段及采用哪種方法將顯得尤為重要,將這些方法如何巧妙的運用到教學當中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顯得更為重要。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7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級小學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主要記敘了九歲的凡卡被爺爺送到莫斯科城里的鞋店當學徒,受到了種種虐待,急切地想回到鄉(xiāng)下,卻不能實現(xiàn)這個愿望。文章反映了凡卡的悲慘生活,揭露了沙皇統(tǒng)治的黑暗與殘酷,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凡卡的同情。這是一篇情感至深的佳作。在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充分利用本課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性閱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體驗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審美情趣,能較好地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設計了 “以讀促悟,悟中生情”的教學方式,努力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自主地思考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悟情。
整體感知課文,奠定感情基調。學生邊讀邊思考:凡卡給爺爺?shù)男胖袑懥耸裁?讀到哪心有所觸動。學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隨意說出內(nèi)心感受,初步悟出了凡卡的可憐,奠定了這堂課的感情基調。
二、再讀課文,自主合作,再悟情。
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感受,因而我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1、默讀課文,獨立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及句子,并想想感受到了什么及其原因。
2、合作探究,在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的感受,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并且能對別人的感受作出評價和補充。
這樣,學生從獨立地探究課文到合作探究,對課文內(nèi)容作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就進一步加深了情感體驗。
三、品讀課文,合作交流,促悟情。
通過自學,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及感情有了一定感悟后,以學生交流為主,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品讀重點段落及語句,促進學生情感進一步深化。
1、品讀凡卡挨打、吃不飽、睡不好的句子,具體形象地感受凡卡生活中受到的種種折磨。通過學生自學結果,學生交流出重點的詞句,并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感悟到老板等人的兇狠,凡卡的痛苦,凡卡對老板的憎恨等情感。
2、品讀凡卡請求爺爺帶他回鄉(xiāng)下的句子。文中這類句子感情至深,飽含了凡卡絕望地呼救。學生有了前面形象的情感鋪墊,再在這里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朗讀、評讀、美讀,把凡卡的悲慘對凡卡的同情這些情感體驗推至一個高潮。
3、品讀鄉(xiāng)村美景及砍圣誕樹的快樂,與城市痛苦生活的對比中再一步感悟凡卡的悲慘。學生自讀自悟,找出凡卡想回鄉(xiāng)下的原因:
一是鄉(xiāng)村景美;
二是村里有爺爺,有快樂。學生在讀中質疑,感悟出這里把鄉(xiāng)村的美、樂與城市的悲、苦形成對比,進一步襯托了城市生活的`悲慘。學生的情感至此,對凡卡悲的認識及同情是更深沉了。
四、回顧全文,情感共鳴
教師結合悲傷的樂曲,凡卡哭著的幻燈像,聲情并茂地復述全文主要內(nèi)容,充分堆積學生的情感,學生自由說出此時想說什么,做什么。在哀傷的氛圍里,學生用口說出了心中對凡卡悲慘生活的認識及對凡卡的同情;對當時社會的憎恨;對現(xiàn)在我們幸福生活的珍惜……再在樂曲中回味全文,從而明晰深化了學生心中的感情。學生不僅與作者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而且受到了教育,培養(yǎng)了正確的價值觀念。
總之,我在教學《凡卡》這一課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朗讀為手段,以感悟為中介,以積累情感為目的“以讀促悟,悟中生情”促使學生自主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評課稿《凡卡》04-03
凡卡評課稿10-01
凡卡評課稿07-11
《凡卡》評課稿06-25
《凡卡》評課稿集錦07-10
《凡卡》評課稿[精品]07-13
(優(yōu)秀)《凡卡》評課稿07-12
【精華】凡卡評課稿11-22
凡卡評課稿通用06-16
六年級語文《凡卡》評課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