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評課稿5篇[優(yōu)]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轉化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轉化評課稿1
本堂課的內容是能量的轉化,一般用按照平常的方式可能會選擇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然后對其進行分析,而這位老師選擇了用薯片,學生平時最愛吃的零食之一,點燃后給試管加熱。這樣一個小小的改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可以看到臺上的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了其中。
這對于我平時的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啟發(fā)。書本上有很多的例子是用敘述的方式進行描述的,而我們很多時候可以根據它的描述進行學生的分組實驗或教師的演示實驗,有些時候題目中碰到的例子也可以讓學生動手做一做,例如《作業(yè)本》上有一道是用兩個一次性杯做小孔成像實驗的題目,這個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家里按照描述自己做一個,然后進行實驗,從實驗中尋求答案。
另外,書本中的很多實驗雖然很經典,但有些時候由于學生預習過,所以有些時候無法產生特別驚喜的感覺?梢韵蜻@位老師學習,將實驗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或者某個試劑、儀器進行小小的改動,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了,在進行改動之前自己要試驗過,確保無誤之后才能搬上講臺。
因為是比賽,所以連著聽了5堂同樣內容的課。在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三位老師都采用視頻導入,在視頻播完后,有一些只是起到了導入的作用,也有一些老師對視頻中的內容作了詳細的分析。由于內容一樣,所以老師們舉的例子有相同的。不同的老師對于同一個例子處理相差很大。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參加校內比賽時一個老師的點評,什么樣的課才能算是一堂好課?是所有的學生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實驗,搶著回答問題就算是一堂好課?還是課堂很安靜,留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思考的環(huán)境的課堂?我想這個答案每個人見解都不一樣。
我認為,科學課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科學思維的魅力。很多時候我們所注重的,并不是結果如何,而是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結果的,這是一個思維的過程。上個學期,周亦平老師在一次評課中提到,對于學生讀圖的指導、引導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不僅是讀圖,其實對于課堂上所舉的例子也需要很好的分析指導。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往往會舉一些范例,而由于新課的關系,在范例的選擇上注定不會選太難的例子,所以有些時候學生很容易就能答出正確的.答案。有些時候我可能就忽略了,既然都答出來了就跳過到下一個例子了,卻沒有多問一句為什么,怎么得出來的。如果能在這時讓學生說一說思維的過程,從他的思維過程中總結方法,或者找出思維中的漏洞加以分析。我想學生對于這個范例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同時也更容易進行知識的遷移。很多時候上課上完,類似的例子作業(yè)里卻錯了很多?赡芫褪且驗檫@個原因,學生在課堂上喊出了正確答案,但是他并不知道是如何得出的,所以碰到類似的就束手無策了。我想,這個就是我們新老師上課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吧。
5節(jié)課聽下來,感觸很雜很多,收獲也很大。希望我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將所學的、所感觸的這部分內容運用到其中,讓自己的課堂更有吸引力的同時更有深度。加油。
轉化評課稿2
轉化是一種常見的極其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以及列舉、倒推、替換和假設等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顧利鋒老師在課上對轉化策略的實際價值,對學生闡述的特別清楚。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點:
一、魏老師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體會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層次內容之間有效的聯(lián)系與綜合,將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魏老師教學環(huán)節(jié)處理也很成功,各個板塊之間的銜接自然。
二、學習講究瞻前顧后,數學的學習更是如此!督鉀Q問題的策略——轉化》一課做為六年級下學期的內容,魏老師充分發(fā)揮好它瞻前顧后的作用,而且做的很漂亮、很自然。一個“還有哪些地方也運用了轉化?”的問題,毫無痕跡的去復習了“推導三角形、圓形面積公式時的轉化”“計算小數乘法時,把小數轉化成整數乘法”和“計算分數除法時,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等等以前學過的知識。在“試一試”中把“1”看成一個正方形,逐步減去“1/2”的面積、“1/4”的面積……滲透了初中要接觸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多媒體課件應用十分合理。課件中旋轉、平移、割補、畫圖等操作不但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發(fā)展,非常適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再加上魏老師的適時有效的引導,應用效果十分顯著,突出了教學重點,分散了教學難點。
四、精心設計練習,運用策略
學習轉化的策略,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如何轉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受轉化策略的應用價值,具有應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在思想上從策略的高度主動運用轉化策略,魏老師師設計了兩方面的.練習:空間與圖形、數與代數。在應用中鞏固對轉化策略的理解,提升對轉化策略的再確認。在足球淘汰賽中求一共要舉行多少場比賽,也可以轉化成一個簡單的減法題目來完成,這一系列有層次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在運用轉化策略的同時,又感受到轉化策略的美妙。
本節(jié)課的精心設計是獲得很多聽課老師一致肯定和佩服的。魏老師的課能夠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很好的實現(xiàn)了《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目標?偠灾,這是一堂非常有價值的課,應該值得我們去學習。
轉化評課稿3
聽了郝老師的《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一課。就在我們都在計劃假期游玩、抱怨假期短少的時候,郝老師放棄自己休息時間一直到在做準備,經過對這節(jié)課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復地修改,郝老師的教學設計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參加了市里賽課時獲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績。
下面是我通過本次聽課受益較大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郝老師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鐵絲的溫度升高?”的小問題很自然的引入新課。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總結出如下方法:用手摩擦、用火加熱、放陽光下、放在熱水里、用錘子敲打、彎折鐵絲。緊接著教師繼續(xù)提問這些方法中,通過熱傳遞增大鐵絲內能的有哪些?此處既是對熱傳遞的方法進行復習,也為之后比較兩種改變內能的方法做鋪墊。
其次,在總結出對鐵絲做功,鐵絲內能增大后,教師有應用空氣壓縮引火儀演示對空氣做功,空氣的內能是否也會增大的.疑問。
這里郝老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逐步進行分析如下:用活塞封住一部分空氣,通過壓縮對空氣做功,這部分空氣的內能會增大嗎?演示。放入一點棉花,迅速壓縮試試,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同時提出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物體做功改變內能的理解。比較結論一、二,可以得出結論三:“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這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并將重點內容進行板書強調。
接著,通過類比的方法很自然地進行過度“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如果物體對外做功呢?物體的內能會減少?,內能會轉化為機械能?”在一系列的問題串后進行演示實驗二,擰緊蓋封住礦泉水瓶內的空氣,加熱后,擰松瓶蓋時,注意觀察瓶蓋和瓶口處發(fā)生的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分析,瓶口出現(xiàn)“白氣”,說明什么?(這是對初二物態(tài)變化部分內容的一個回顧)然后繼續(xù)追問“瓶蓋飛出”,說明什么?從而得出結論四——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經歷擰礦泉水瓶讓瓶蓋飛出,逆向思考物體對外做功時能量的改變,然后再演示用熱水達到瓶蓋飛出的同樣效果,使得學生認識到熱傳遞和做功兩種方式的異同。
最后,借由酒精點火爆炸的實驗,將之前的研究過渡到應用層面——熱機(內燃機)。這樣是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僅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將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
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教學思路層次清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很自然、到位。而且本節(jié)課十分注意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每個重要的知識點的得出都能先根據學生的一些已有經驗總結,學完以后讓學生列舉相關的生活實例。這樣既能達到練習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同時又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個人認識,當然郝老師的這節(jié)課的亮點不止這些,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是數不勝數,在今后物理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轉化評課稿 封老師執(zhí)教了一節(jié)《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公開課。整堂課從說故事為主線開展,講述了能量在“小麥——方便面——人體”、“煤——水——渦輪機——發(fā)電機”等過程中轉移和轉化的途徑。封老師以故事的形式將原本枯燥、斷層的知識點,讓學生以感興趣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加以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幽默生動、回味無窮,讓能量的轉移和轉化更加立體,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學生分清轉化和轉移的概念之后,封老師又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張紙,每張紙上都寫有不同的能量。學生拿到手也不知道封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正因為如此,每個同學都似乎格外的期待這個環(huán)節(jié)。隨后PPT呈現(xiàn)了許多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生活現(xiàn)象,譬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電風扇工作”等等十多處例子,以“A能量轉化為B能量”為模板,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封老師一說A能量請起立,那么同學手中為光能的都齊刷刷的站了起來,封老師又說B能量請起立,手中為化學能的同學也都站了起來。這樣一來,整個班學習的氛圍達到了沸點,每個同學都主動的參與進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也當起來小老師,觀察著是否有站錯隊伍的同學,這樣的學習氛圍正不是學生所期望的'嗎?學生經過這一活動,我相信他們對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之后封老師又通過“想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等形象的順口溜引出了“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并通過作業(yè)本的題目,有效的讓學生加深印象,可謂這樣的學習中,封老師完全把課堂的主體還給了學生,而她自己就像是一個魔術師,激發(fā)著學生們的想象和思考。這樣的課讓人很舒服,課堂節(jié)奏把握到位,情境設計獨特,學生情感把控到位。 在封老師身上我看到了課堂的創(chuàng)新與把握,在封老師身上我看到了教師引導評價的重要,在908班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學習物理的趣味無窮。這堂課讓我感觸頗多,也會指引著我在自身課堂中進行改進與突破。 老師執(zhí)教的《用轉化的方法求陰影部分的面積》一課,是在《圓的面積》教學之后增加設計的一節(jié)面積計算練習課,是根據學生學習需求補充的內容,真實的課堂、樸實的教學過程、有效地教學設計、內容材料豐富多樣,教師教得穩(wěn)當,學生學得扎實。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評: 1、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在原有知識上讓學生巧妙地求陰影部分的面積,整節(jié)課老師從學生已有認知基礎入手,從抽取教學難點素材作研究討論的對象,再通過一系列題目的練習不斷鞏固該知識點。 2、課堂結構設計嚴謹有序。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結構合理,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先是復習基本圖形的面積,再引出重點是用割補轉化法求面積;最后再在類似的圖形中應用體驗。 3、教學以講練結合方法展開,注重詳細講解結果的獲取途徑。有助于大部分學生理解和掌握“等積轉化法”,有助于大班額教學中,有效地在課堂學習中補差。 4、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和練習活動量,部分學生還有自我展示的機會。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全體學生臺下思考,然后請個別學生上臺演示,這樣的機會是難得可貴的,往往我們平時教學中個別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就忽略了這一環(huán)節(jié),殊不知這樣的同伴教育比我們教師教學更來得直接明顯。而老師恰恰是抓住了這個一個讓學生暴露問題和糾正錯誤的機會,來更好地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5、教師自身素質方面。本節(jié)課充分反映出崔老師教師基本功扎實,教學中教態(tài)自如,語言清晰,表達準確,有很強的親和力,這樣的表達能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傊@節(jié)課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只是,為什么非要用等積轉化法?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在哪里?學生要用“合并求和”法和“去空求差”法,為什么不行?如果讓學生稍微體驗一下,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是不是更能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有選擇學習這種方法的自主。 【轉化評課稿】相關文章: 轉化評課稿04-04 轉化評課稿精選(7篇)04-27 九年級物理《能量轉化與守恒》評課稿09-29 優(yōu)秀評課稿優(yōu)秀評課稿02-13 評課稿 優(yōu)秀評課稿最新10-04 英語評課稿 英語評課稿07-13 “比”的評課稿09-28 《》評課稿02-05轉化評課稿4
轉化評課稿5